李先生是某公司的职员,今年30岁。前2年,因为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他开始服用萘普酮,每晚1~2片(0.5~1克),后来症状缓解就停用了。李先生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3天前,李先生因病情复发又开始服用该药,1天后他的面颈部及手背突发瘙痒性皮疹,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萘普酮引起的“光敏性药疹”。李先生感到纳闷,怎么以前服用萘普酮从来没事,这次服药是怎么了呢?
医院教授王侠生
光敏性药疹是服用某些药物后,再经受日光(主要是紫外线)照射诱发的,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疹,有时还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当光敏性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复杂的代谢过程,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再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可使这些代谢产物获得新的致敏特性,最终导致皮肤光敏性药疹的发生。
光敏性药疹发病机制不太清楚 光敏性药疹有鲜明的“个性”,不难识别:首先,发疹前1~2周内服过具有光敏特性的药物;其次,发疹突然,除皮疹瘙痒、灼热感外,可伴有低热、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再次,用药期间常在室外活动,经受过不同程度的日光照射。
光敏性药疹的其他特点:从用药开始到发疹之间常有一定间隔期,如为初次用药,常在连续用药4~20天,平均8~9天后开始发疹,如为再次用药(以往曾用过)则常在24小时内发疹;皮疹主要发生在面颈、上胸V形区、手背等易受日光照射的部位,如衣着单薄也可累及肩背部等处;皮疹可呈多种多样形态,但以大片水肿性红斑或密集高起的丘疹最多见,边界清楚;整个病程历时2~4周,皮疹可逐渐消退。
光敏性药疹一旦发生,怎么办?应该马上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如果未能及时停药,可使原本仅仅是轻型的药疹发展为重型药疹,甚至危及生命;及时就医,医院,请皮肤科医生诊治;注意适当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居室温度适宜;少外出,避免日晒;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紧张情绪。
光敏性药疹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以往用过的药物,没有过敏,再次用更不会有事了
解答:通常情况下,药物在体内均通过正常代谢途径,并未形成具有致敏作用的抗原物质,故不会发生过敏。当机体内部环境改变或由于药品本身的细微差异(如质量、添加剂等方面)时,一些原本“安全”的药品会变得“不安全”。因此,不能认为以往用过的药,没有发生过敏反应,现在用也一定“平安无事”。
误区二:老年人比较容易发生光敏性药疹
解答:年龄大小、性别与发病的关系不大。发生光敏性药疹的必备条件除了服用具有光敏特性的药物,同时遭受日晒外,用药者本身还必须存在过敏易感体质。这可解释为什么用药的人那么多,而发生药疹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误区三:光敏性药疹只在夏季发生
解答:光敏性药疹的发病除了需用过光敏性药物外,还必须经受日光中紫外线(主要是长波及中波紫外线)的辐射,光能越强,发病的概率越大。因而,光敏性药疹一般以春夏季较易发生,但秋冬季节只要具备上述基本条件,也可发病。
部分具有光敏特性的药物
来源:大众医学
延伸阅读
2个信号是膝盖在求救!膝关节有没退化?做这动作就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都得靠腿。一旦腿疼,世界再大也没法欣赏。其中,膝关节默默支撑人体大半个身子(除了小腿和脚)的重量,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
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主任史占军说:「除了睡觉、静坐等情况以外,白天膝关节大多处于高压的工作状态,承受的重力可不小。」
他举了个例子:一个60公斤重的人,站着时,膝盖的负重是60公斤左右;走路时,膝盖的负重约是体重的2倍,也就是公斤左右;而当爬山或爬楼梯时,膝盖的负重增加到体重的3~4倍,也就是~公斤,相当于左右膝各扛一架钢琴。
看到这些数据,你一定惊讶:人们每天轻松自如地行走、上楼梯,膝关节却承受如此大的压力?那么,如何发现膝关节早期退化呢?
两个信号,膝关节在求救!
史占军表示,膝关节早期退化的时候,通常不红不肿,平时走路也不痛不痒,但大家可注意两点膝关节的求救信号,早一些发现膝关节早期退化。
一是不明原因的上楼痛或下楼痛。
为何只有上下楼梯才能感觉到隐隐作痛?是由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决定的。
膝关节由三块骨头组成,连着上面大腿的是股骨,连着下面小腿的是胫骨,中间则是髌骨。
走平路时,身体的负重主要从股骨下传到胫骨,中间的髌骨弯曲度小,负重比较轻,所以并无痛感。
而上下楼梯时,膝关节要克服身体重力和运动冲击力,再加上关节活动角度大,反复地弯曲、伸直,髌骨负重明显增加,并且磨损也加重。
「本来我们的关节面有光滑的软骨保护着,还有一些起润滑作用的关节液,但随着年龄增长,软骨逐渐变得毛糙,且关节液减少。这时如果关节负重大,摩擦频繁,就会刺激到软骨下的神经末梢,我们也自然感觉到疼痛了。」史占军解释说。
二是平时不按不痛,一按就痛。
这个表现,同样说明软骨表层已经发生退化,受到按压后缓冲作用减小,对髌骨的保护作用下降,也是膝关节求救信号。
单腿下蹲,判断膝关节好坏
除了上面讲到的两个信号,大家还可以通过单腿下蹲,来判断膝关节好坏。这个测试省时、省钱,医院,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
史占军主任讲解了单腿下蹲具体方法:
不负重也不借助外力,一只腿站立、膝盖微弯,另一只腿弯曲,脚尖略高于地面,保持这一体势,整个身体尽量缓慢地往下蹲,尽可能保持身体平衡。几秒钟后,再站起恢复初始姿势。
部分人因为身体平衡性不佳,导致整个动作无法连贯完成,这是正常的。
也有些人因为平日针对肌肉力量的锻炼不够,下蹲中加压过度,短时不耐受,出现酸胀现象,也很常见。
关键是注意在下蹲的过程中,膝关节有无感到痛。只有感觉到痛,才意味着不正常,医院就诊。
来源:39健康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