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葛家村的林大叔近日因牙痛,自行在家口服去痛片,用药后四肢出现圆形及椭圆形紫红色红斑,有的红斑中央形成水疱,瘙痒难忍,在家口服抗过敏药物没有明显好转,急来葛家中心卫生院就诊。
接诊医生通过认真查体,诊断为药物性皮疹,经过系统的抗过敏治疗,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但最常见的有碘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类以及青霉素、链霉素等。
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非常复杂,大致可以分为:药物过量,不耐受,特发性,副作用,继发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药疹是过敏反应的最常见类型。
药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药在不同人身上可有不同症状;不同药物在同一人身上也可引起相同的表现,因此,不能单凭皮疹形态来辨认它是由哪种药引起的皮疹。皮疹大多是突然发生的,常有以下几种形态。
1.固定形红斑:这种是最常见的。红斑的特点是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从1~2片到10余片不等,重的可以起疱。停药后逐渐消退,留下明显色素斑。如再服同一种药或化学结构类似的药时,常在原处复发。一般好发于口腔、眼及生殖器等皮肤粘膜交界部位,常有瘙痒或烧灼感。
2.麻疹或猩红热样红斑:比较常见。皮疹常遍布全身,为针冒大小、鲜红色、略高起的皮疹,或为大片弥漫性红斑,伴有瘙痒。皮疹很像麻疹或猩红热,一般2~3星期可逐渐消退。
3.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较少见但严重。在全身暗紫红色红斑上出现松弛性大疱,常易破溃,形成大片糜烂面。眼、口腔及外生殖器常同时累及。常伴高热及内脏损害。如无并发症,一般在4~6星期可痊愈。
4.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较少见,但相当严重。常在用药20日后才发生。开始时可以像上面描述的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但往往逐渐加重,全身皮肤,特别是面部浮肿、起疱、渗液,两眼不能睁开。除皮肤外,口腔、眼结膜等也常红肿发炎。在好转过程中,可反复出现大量脱屑(优其是手心和足底部)。整个病程可长达1~2个月以上。
上述几种类型,特别是后两种药疹,常有高热,甚至发生肝、心、肾等内脏病变,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医院就医。
治疗药疹,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多饮水,促进排泄;食物宜清淡,富于营养;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口服一些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赛庚啶和维生素C等;皮疹较多或伴发热时,需同时内用皮质激素。皮疹局部搽炉甘石洗剂以消炎止痒。
预防药物性皮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避免滥用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滥用药物,需要用药请一定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私自乱用药。
(2)注意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注意自己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如果有,在使用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3)注意定期检查身体
日常要注意定期检查身体,如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可以做出及时的处理。
供稿:吕曙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