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常见皮疹的最全中医治疗方法

文章来源:固定性药疹   发布时间:2020-11-20 14:22:20   点击数:
 治白癜风的中药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639541.html

过敏性皮肤病,是指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过敏原可以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吸入、食入、黏膜部位吸收或注射进入体内,常表现为多种皮疹。

常见的皮疹有四种,分别是: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以及药疹。

1.

接触性皮炎

临床表现

皮炎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接触部位一致,界限非常明显,伴有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还会出现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等。

辨别注意

(1)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的病因不明确,发病常呈泛发性,损害呈多形性。急性接触性皮炎的接触史明显,病变局限于接触部位,皮疹形状与接触物形状一致,

(2)面部接触性皮炎与皮肌炎:

后者多发生于双上睑,为水肿性紫红,伴有全身无力症状和肌酶谱升高等。

中医治疗

毫针法

(1)循经取穴法:

尺泽、曲池、合谷、曲泽、委中。方法:单侧交替选穴,施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1天1次,5次为一疗程。

(2)分组取穴法:

分五组:

①组脾俞、足三里;②组胃俞、三阴交;③组肺俞、肾俞;④组气海俞,尺泽;⑤组大肠俞、膈俞。

方法:

每次选1组穴,双侧交替应用,施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2天1次,5次为一疗程。

头针法

感觉区、足运感区。

方法:

病变在一侧,选对侧感觉区上3/5、足运感区;病变在双侧,选两侧感觉区上3/5、双侧足运感区。

快速刺入和频繁捻转,持续1分钟后拔去,1天1次,5次为一疗程。

穴位注射法

病变在脐以上取肺俞、曲池,病变在脐以下取大肠俞、血海。

方法:采用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野木瓜注射液中的任何一种,针刺得气后,每穴缓慢推注2mL,2天1次。5次为一疗程。

2.

湿疹(湿疮)

临床表现

多形性皮损,有渗出倾向,弥漫性分布,对称性发作,剧烈瘙痒,反复发病,有演变成慢性湿疹的倾向。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常复发。

辨别注意

(1)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

后者多见于颈项、肘和尾骶部,主要皮疹为苔藓样变,无多形性皮疹,无渗出。

(2)手足湿疹和手足癣:

手足癣皮损为单侧发生,皮疹边界清楚,有鳞屑附着,常在夏季加重。

中医治疗

(1)绿豆百合苡仁汤

组成:

绿豆30g,百合30g,薏苡仁15g芡实15g,山药15g,冰糖适量。

将绿豆、百合、薏苡仁、芡实、山药一起下锅,加水适量,烂熟后,加冰糖。每天分两次吃,连吃数天。

效果:清热解毒,健脾除湿。

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湿疹,皮损不红、渗出较多、瘙痒不剧、口淡、舌苔腻者。

(2)萝卜藕汁饮治湿疹

组成:

鲜藕g,白萝卜g,蜂蜜30ml。

将鲜藕、白萝卜洗净切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过滤后在汁中调入蜂蜜即可饮用。每天2次,随吃随饮。

效果:凉血止血,润肠养肺。

适用于血虚风燥型湿疹,皮损肥厚、伴有抓痕血痂者。

(3)莲花粥治湿疹

组成:

初开莲花5朵,糯米80g,冰糖适量。

将莲花用清凉水洗净,掰成单片;糯米淘洗干净;冰糖用温水化开。锅上火,加水,放入糯米煮粥,煮至粥快熟时,放入莲花及冰糖,再煮片刻,即成。

效果:活血止血,祛湿消风。

适用于湿热都盛型湿疹。

3.

荨麻疹

临床表现

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

中医治疗

(1)风热证

本证发病较急,风团鲜红灼热,遇热重,得冷轻,剧烈瘙痒,伴有发热,恶风,心烦,口渴,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

方选消风散加减:

生地10g,地肤子15g,浮萍15g,苍术10g,栀子10g,苦参10g,蝉衣15g,生甘草10g,车前子15g,白鲜皮20g,防风15g,牛蒡子15g,知母10g,石膏20g。

伴有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20g,山豆根10g,玄参10g。

(2)风寒证

本证表现为风团色淡,遇寒重,得热轻,伴畏寒恶风,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

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选桂枝汤:

麻黄10g,桂枝15g,杏仁10g,白芍15g,白鲜皮15g,陈皮10g,僵蚕15g,防风15g,羌活15g。

伴关节痛者,加秦艽10g,威灵仙15g;恶寒怕风者,加黄芪30g,白术10g

(3)肠胃湿热证

发疹时伴脘腹疼痛,拒按,纳呆,呕恶,神疲乏力,便干或溏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表里双解、通腑泄热。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荆芥10g,防风10g,大黄10g,连翘15g,茵陈15g,栀子10g,苍术10g,茯苓15g,石膏10g,黄芩10g。

大便溏泄者,去大黄,加薏米、山药各15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各10g;有肠道寄生虫者,加乌梅肉15g,使君子肉15g,槟榔20g。

(4)气血两虚证

表现为风团反复发作,劳累时尤甚,日久则气血耗损,面色苍白,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宜补气养血。

方选八珍汤加减:

生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皮15g,生地15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川芎10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生甘草10g。

影响睡眠者,加夜交藤20g,五味子15g,远志、酸枣仁各10g。

(5)冲任不调证

多见于妇女,风团出现与月经期、妊娠期有关,伴月经不调或痛经;舌质紫或有瘀点,脉弦。

治宜调摄冲任。

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二仙汤加减:

仙茅15g,淫羊藿15g,当归15g,知母10g,黄柏10g,巴戟10g,生地15g,川芎10g,赤、白芍各10g,炙甘草10g,大枣15g。

4.

药疹

概念及临床表现

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的急性炎性反应。

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辨别注意

(1)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与麻疹或猩红热

区别是麻疹或猩红热没有近期用药史,并且出现皮疹前有上呼吸道症状(感冒,流涕,咳嗽,头痛等);而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没有上呼吸道症状,且有近期用药史。

如果在发病前20天内使用了以前未用过的药物,或以前用过但此时服用时药物已过期,或此次服用的和以前的非同一药厂生产,就可诊断为药疹;

(2)多形红斑型药疹与多形红斑:

区别在于后者无近期用药史。

涂敷疗法

处方:青黛散

用法:

上药用麻油调敷,用于小范围皮损未破溃,有糜烂渗液者。1次/d。

操作时,先暴露、洗净敷药部位,将调好的药糊、药膏平摊于消毒纱布、油纸或塑料薄膜上,继以胶布固定,药泥亦可不加遮盖,但干后须及时更换;药液涂敷则是用消毒纱布或棉球,蘸取药液,敷贴患处或穴位。

药浴疗法

处方1:苦参10g,黄芩10g,黄柏10g。上药水煎外洗,2~3次/d。

适用于大面积皮损者。

处方2:大青叶适量。上药加水煎汤,外洗患处。

适用于皮肤潮红无渗出者。

湿敷疗法

处方1:马齿苋适量。上药加水煎汤,待凉后,用无菌纱布浸透冷湿敷患处。

处方2:黄柏适量。上药加水煎汤,待凉后,用无菌纱布浸透,冷湿敷患处。

5.

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注意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不要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保持精神愉快:精神异常是引发面部接触性皮炎的主要病因,接触性皮炎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不要过度劳累。

避免接触过敏原: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不宜用热水烫洗,避免强烈日光或热风刺激。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gongnuan.com/hbyx/160122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