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知识瘙痒的鉴别诊断

文章来源:固定性药疹   发布时间:2021-9-27 18:01:26   点击数:
 

瘙痒的鉴别诊断

1.病程

病程长者,见于神经性皮疹、湿疹。

2.反复发作

3.泛发

见于湿疹、过敏性紫癜。

4.瘙痒的伴随皮肤病变

(1)伴结节皮疹:见于结节性痒疹、皮肤淋巴细胞白血病。

(2)伴泛发生红色斑疹:见于过敏性紫癜。

(3)伴苔藓样皮疹:见于神经性皮炎。

(4)伴风团:见于荨麻疹。

(5)伴大疱疮:见于药疹。

(6)伴发热:见于霍奇金病、皮肤淋巴白血病。

(7)伴有血疱:见于出血性疾病。

(8)伴有糜烂:见于大疱破裂。

(9)伴有大量脱屑:见剥脱型药疹。

瘙痒患者大都有皮肤病变,了解皮肤疾病的病理改变对瘙痒的质因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1.斑疹

皮肤、黏膜发生颜色改变,可以看到但触不到,不隆起也不凹陷。斑疹大于4cm称为斑片,根据斑疹的颜色不同分为:

(1)红斑:因真皮的乳头血管扩张引起,压之可退色,抬起后又恢复原来红色。如猩红热样红斑,此多由于药物引起。

(2)出血斑:因血管变性通透性增加血液溢出所致。直径2mm称瘀点,3~5mm称紫癜,5mm称瘀斑,隆起于皮肤表面上,称血肿。

2.丘疹

此多因炎症引起,少数由代谢产物堆积引起如皮肤淀粉样变,此为突出于皮肤表面的实质性隆起,直径多1cm,呈圆形,可由斑疹转变而来,可自行消退也可转变成大疱、脓疮、糜烂。斑疹之上发生丘疹,称斑丘疹。在丘疹顶端发小疱,称斑丘疹。发生的原因是丘疹表皮内细胞间水肿所致。

3.水疱

此为含有液体的空腔。局限性、高于皮肤表面的隆起性损害。直径1cm,称水疱,直径1cm为大疱。发生的原因为水肿则发生湿疹样皮炎。如为表皮细胞变性则为单纯疱疹。如为带状疱疹,由于汗液排出不畅,如痱子表面呈白色小水疱。

4.血疱

此为含有血液的疱,表面呈红色,陈旧者呈黑色。由于真皮质的血管破裂引起,见于创伤、出血性疾病。

5.糜烂

此为水疱、大疱及浅脓疱的顶部破裂或丘疹、斑丘疹、结节的表皮受损,露出潮湿其基底的表皮的下层或真皮的乳头部,有渗出并呈鲜红色的湿润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愈合后不留瘢痕。

6.溃疡

此为皮肤缺损或破坏达到真皮或真皮以下组织,溃疡面有浆液、脓液及坏死组织或痂皮覆盖。以后溃疡面由内芽组织修复而遗留瘢痕。

7.痂

此为创伤面上渗出液、血液、脓液、细菌等干燥后形成的片状物。由血清形成者为黄色、由血液形成者为暗红色或棕色或黑色。

8.风团

此为一种发病急、消退快、暂时性皮内水肿,一般24小时消退,不留痕迹,奇痒,发生的原因为皮肤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到血管外引起,暂时性扁平隆起的水肿,突起突落,在开始时因有细血管扩张风团呈红色,内部压力增加,压迫血管,在风团的中心呈白或淡红色,周围残留红润,风团由变态反应引起。

9.结节

此为位于真皮内或皮下组织的限局性、实质性损害,从米粒大到樱桃大,从最初看不到仅能摸到,逐渐增大隆起而高出皮肤表面。

结节分炎症性与非炎症性,炎症性如结节性红斑,非炎症性如良性肿瘤。

10.抓痕

因瘙痒而长期搔抓引起,常见于瘙痒性皮肤病,若仅伤及表皮及乳头部者,愈合不留瘢痕。表现为皮肤有线形损伤,可有血痂、皮肤增厚及肤色变深。

11.苔藓样变

常见于有明显皮肤瘙痒的患者,由长期搔抓引起,表现为皮肤限局性增厚、粗糙、皮肤表面纹理加深、增宽。为慢性炎症的表现,有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真皮内有炎症表现及纤维性变。

12.裂隙

此为皮肤的浅裂口,可深达真皮,故常伴有疼痛甚至发生出血,多发生于四肢的末端,如手指、手掌、趾、足跟,此由于皮肤过度角化导致皮肤的弹性及延伸性差引起,常见于经常接触溶解脂肪、吸收水分的碱性物质;在冬季因寒冷、吹冷风引起局部的汗腺、皮脂腺分泌减少。

13.脓疱

脓疱指疱中含有脓液,也可能是由于水疱发生细菌感染引起,其大小、深浅与水疱相似,周围有炎症引起的红晕。位于皮肤表面的脓疱愈后不久形成瘢痕;若在真皮内的脓疱破裂后行成溃疡,愈后可形成瘢痕。

14.瘢痕

由于皮肤溃疡深达皮肤深层组织后,在修复过程中由新生成的结缔组织取代原失去的上皮表层组织而形成瘢痕。

15.胼胀

此因皮肤角质层过度增生所致;多发生于手掌、足跟部,皮肤呈浅片状增厚,局部较硬。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gongnuan.com/jbzs/160125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