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
好友提问如下:
1)什么是药疹?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属于药物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的最常见类型。
2)什么会导致药疹?
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常见者为抗生素类,磺胺类,氨基比林、安乃近、保太松、水杨酸果等解热止痛类,催眠、抗癫痫类,抗毒素等血清类药物。根据药物结构分析,凡带有苯环及嘧啶环的药物,具有较强的致敏力。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3)药疹的代表类型及症状表现:
PS:此部分内容专业型较强,谨希望能够给药疹患者前期自行辨别提供参考
a.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
引发药物:多为解热止痛药,巴比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
临床表现:突然发疹,常同时伴有轻或中度发热,中或重度瘙痒。为散在或密集的红色帽针头样后疹,以躯干为多,可泛发全身。猩红热样型药疹的损害与猩红热相似。初起为细小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顺序向下发展,于2~3天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面部四肢可出现肿胀,以皱褶处及四肢屈侧为明显。
b.固定性红斑型药疹(较常见,属轻型药疹)
引发药物:常为磺胺类,解热止痛类,催眠镇静类,四环素,酚酞等。
临床表现:起病急,皮损为孤立性或数个境界清楚的圆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一般不对称,1~4cm直径大小,重者红斑上可出现大疱。有痒感而一般无全身性症状。皮损可发生在皮肤任何部位。位于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部位者,常易出现糜烂或继发感染而引起疼痛,此时,患者常来急诊。皮损历1周不退,留有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再服该药时,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在原处发痒,继而出现同样损害并向周围扩大,致使表现为中央色素加深而边缘潮红的损害。复发时,其他部位可出现新皮损。
c.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
引发药物:多为青霉素,血清制品,痢特灵,水杨酸盐,磺胺,普鲁卡因等。
临床表现: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也可有高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蛋白尿等血清病样综合征样表现,并可累及内脏,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d.Stevens-Johson综合征型药疹(属重型药疹)
引发药物:常为磺胺类特别是长效磺胺,巴比妥,保太松等解热镇前药,苯妥英钠等。
临床表现:发病急,伴高热等全身中毒性症状。皮损分布广泛,以水疱、大疱、糜烂与结痂为主。常位于腔口周围,并严重地侵及粘膜。可出现肝、肾功能障碍并伴发肺炎等合并症,病死率5%~10%。
e.紫癜型药疹
引发药物:多为磺胺类,保泰松,消炎痛,苯妥英钠,巴比妥等。
临床表现:轻者双小腿出现瘀点或瘀斑,散在或密集,重者四肢、躯干均可累及,甚至伴有粘膜出血,贫血等。Ⅲ型反应引起者为血管炎的表现,皮损形态可自风团、丘疹、结节,水疱至坏死溃疡等多种成分,但均有可触及紫癜性损害(palpablepurpura)出现。重者可有肾、消化道、神经系统受累,并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f.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TEN)(最重型药疹)
引发药物:磺胺类,水杨酸盐,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酚酞,青霉素,四环素,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临床表现:起病急,伴有高热、烦躁、嗜睡、抽搐、昏迷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皮肤表现为表皮全层坏死及表皮下大疱形成。开始时为大片鲜红斑片,继而紫褐色,1~2天内斑上出现大疱并扩展,副合成几十厘米大小,呈现出多数平行性条状皱纹。大疱极易擦破而出现大片糜烂,类似Ⅱ度烫伤。
g.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属重型药疹)
引发药物:多为鲁米那,磺胺类,保泰松,苯妥英钠,对氨基苯甲酸,链霉素,金、砷等重金属。其他如羟吡唑嘧啶(Allopurinol)、甲氧噻吩头孢菌素(Cefoxitin)、甲氰咪胍、氯喹、异烟肼、硫酰脲(Sulfonylurea)等亦可引起。
临床表现:首次用药潜伏期长,一般在20天以上。其中部分患者是在发疹型药疹基础上继续用药而发生。此型药疹在发病开始即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出现。皮损起初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损害,逐渐增重,最终全身皮肤呈现弥漫性潮红、肿胀,皱褶部位出现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灼痒感重;同时,唇、口腔粘膜潮红、水肿或水疱糜烂、结痂;眼结合膜水肿,分泌物多,畏光。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一般于两周后,红肿减轻,全身皮肤开始鳞片状脱屑,手足可呈套状剥脱,头发与甲亦可脱落。病程2~4周。重者可伴发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肾炎,皮肤感染,甚至败血症。若处理不当,伴发水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时也可危及生命。
h.光感型药疹(服药后需经紫外线作用后才出现皮损)
诱发药物:磺胺类,四环素,灰黄霉素,酚噻嗪类,萘啶酸,苯海拉明,去敏灵,奎宁,异烟肼,维生素B1,氨甲喋呤等。
临床表现:光毒反应性损害,可发生在初次服药的患者,经日晒后2~8h,暴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或大疱。光过敏反应性损害则于暴光后有5~20天致敏潜伏期,以后再暴光时,于数分至48h内发病。皮损可为红斑风团性损害,也可为丘疹、水肿性斑块、结节、水疱或湿疹样等多形态性损害。除暴光部位外,非暴光部位也可发生。均伴瘙痒。
4)服药者如何预防药疹?
a.用药前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有何种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
b.服药后应注意身体变化,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药物,密切观察并询问医生争取确定致敏药物。
c.已确诊为药疹者,应牢记致敏药物,每次看病时应告诉医生勿用该药。
5)药疹者的饮食禁忌:(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宜:
1、多饮茶水或清淡饮料。
2、瘙痒宜吃苋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带、紫菜、鸡血、蛇肉、穿山甲。
3、感染宜吃荠菜、螺蛳、针鱼、泥鳅、鲥鱼、金针菜、油菜、芋艿、绿豆、赤豆、马兰头。
忌:
(1)忌温热辛燥的食物,如辣椒、桂皮生、姜、羊肉等。
(2)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3)忌公鸡、鹅等发物。
(4)瘙痒严重时忌海鲜及刺激、致敏食物。
(5)溃疡、出血忌温热性食物:羊肉、韭菜、姜、胡椒、桂皮等。
本周的药物安全知识问答就到这里咯!希望朋友们能把自己身边更多的用药问题告诉我们,小编很愿意为大家服务哦!让我们一起为药物的合理使用而努力!
另外,如果大家想要匿名提问也可以在问题中注明哦!感谢您的北京哪里可以能治疗好白癜风北京有那家医院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