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down
23DAYS
.09.20新新老师今天继续为大家划出执业药师各科各章节重要考点,并搭配相应的考题,帮助大家复习。
今天为大家划的重要考点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4章、第5章的内容,如下:
药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原则
(1)肯定: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顺序合理;停药后反应停止,或迅速减轻或好转(根据机体免疫状态,某些ADR可出现在停药数天以后);再次使用,反应再现,并可能明显加重(即激发试验阳性);有文献资料佐证;排除原患疾病等其他因素影响。
(2)很可能:无重复用药史,余同“肯定”,或虽然有合并用药,但基本可排除合并用药导致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3)可能:用药与反应发生时间关系密切,同时有文献资料佐证;但引发ADR的药品不止一种,或原患疾病病情进展因素不能除外。
(4)可能无关:ADR与用药时间相关性不密切,反应表现与已知该药ADR不相吻合,原患疾病发展同样可能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5)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全,等待补充后再评价,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6)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
药源性疾病
常见药源性疾病
(1)药源性胃肠道疾病
①导致消化道溃疡及出血—非甾体抗炎药、呋塞米、利血平、吡喹酮等;
②导致恶心呕吐——硫酸亚铁、抗酸药、丙戊酸钠、氨茶碱、抗肿瘤药(如氮芥、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
③导致肠蠕动减慢甚至肠麻痹——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氯氮平)、抗抑郁症(丙咪嗪、阿米替林)、抗组胺药等。
(2)药源性肝脏疾病
①咪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灰黄霉素也有肝衰竭的报道;
②抗结核药: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③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药(他汀类血脂调节药: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类:氯沙坦等;
⑤曲格列酮、比格列酮、罗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
(3)药源性肾脏疾病
①磺胺药: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等;
②氨基糖苷类:新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等;
③抗病毒药物核苷类中的阿昔洛韦;
④非甾体抗炎药;
⑤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甲氧胺等);
⑥顺铂;
⑦含马兜铃酸的中药(青木香、关木通、广防己、朱砂莲等)。
(4)药源性血液疾病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氯霉素、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羟基脲、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卡比马唑、磺胺异噁唑、复方磺胺甲噁唑等;
②溶血性贫血的药物:苯妥英钠、氯丙嗪、吲哚美辛、保泰松、奎尼丁、甲基多巴、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维生素K、异烟肼、利福平、氯喹、伯氨喹、磺胺类等;
③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磺胺类、氯霉素、复方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异烟肼、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氯氮平等;
④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抗肿瘤药、氢氯噻嗪类利尿剂;
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利福平、阿苯达唑等。
(5)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
①锥体外系反应:氯丙嗪及衍生物、利血平、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甲氧氯普胺等;
②癫痫发作:抗精神病(氯氮平等)、抗抑郁药(丙米嗪等)、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美西律等)、抗菌药(异烟肼、两性霉素B等)、抗疟药(氯喹、乙胺嘧啶、奎宁)等;
③听神经障碍:氨基糖苷类、抗疟药(氯喹、奎宁)、水杨酸类、依他尼酸等。
(6)药源性高血压
麻醉药、阿片受体拮抗药、酒精及含酒精制剂、含咖啡因药物、钠注射液、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
用药错误
用药错误分级
A级: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差错(差错隐患);
B级:发生差错但未发给患者,或已发给患者但未使用;
C级: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
D级:患者已使用,需要监测差错对患者的后果;
E级:差错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F级:差错对患者的伤害可导致患者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
G级:差错导致患者永久性伤害;
H级:差错导致患者生命垂危,需要应用维持生命的措施;
I级:差错导致患者死亡。
特殊人群用药
1)容易进入乳汁的药物
脂溶性高的药物易进入乳汁中(如地西泮);酸性的药物不易进入乳汁(酸性:青霉素G、磺胺),碱性的药物容易进入乳汁(碱性:红霉素);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的药物。
2)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1)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①Fried公式:婴儿药物剂量=月龄×成人剂量/;
②Young公式:小儿药物剂量=(年龄×成人剂量)/(年龄+12);
③其他公式:
l岁以内儿童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l岁以上儿童用量=0.05×(月龄+2)×成人剂量。
(2)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①若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直接乘以体重即可得1日或1次剂量。如口服氨苄西林,剂量标明为1日每千克体重20~80mg,分4次服用。如儿童体重为15kg,即为:(20~80)×15=~mg,分成4次,即为一次75~mg;
②如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剂量,则: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70。
③如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则:
1~6个月:小儿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
7~12个月:小儿体重(kg)=6+月龄×0.25;
2岁至青春期前:小儿体重(kg)=年龄×2+8;
如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30)×0.02+1.05;
1.若已知每平方米剂量,直接乘以个人的体表面积即可得;
2.若不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可按下式计算: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m2。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按体表面积计算剂最为合理,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包括新生儿及成人,即不论任何年龄,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是相同的。对某些特殊的治疗药,如抗肿瘤药、抗生素、激素,应以体表面积计算。此种计算比较合理,但首先要计算儿童体表面积。
如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0.)+0.1;
3)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
(1)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2)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脏毒性大的药物;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与肝毒性的药物合用;
(4)肝功能不全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选用对肝毒性小并且从肾脏排泄的药物;
(5)初始剂量宜小,必要时进行TDM,做到给药方案个体化;
(6)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
(1)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2)避免或减少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与有肾毒性的药物合用;
(4)肾功能不全而肝功能正常者可选用经双通道(肝、肾)消除的药物;
(5)根据肾功能的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必要时进行TDM,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5)驾驶员用药
(1)可引起驾驶员嗜睡的药物:抗感冒药、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抗偏头痛药、质子泵抑制剂;
(2)可使驾驶员出现眩晕或幻觉的药物:镇咳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抗血小板药;
(3)可使驾驶员视物模糊或辨色困难的药物:解热镇痛药、解除胃肠痉挛药、扩张血管药、抗心绞痛药、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抗精神病药(利培酮);
(4)可使驾驶员出现定向力障碍的药物:镇痛药(哌替啶)、抑酸药(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避孕药;
(5)可导致驾驶员多尿或多汗的药物:利尿药(阿米洛利及复方制剂)、抗高血压药(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吲达帕胺、哌唑嗪服后出现尿频、尿急)。
治疗药物评价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1)最小成本分析:
用于两种或多种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虽然只对成本进行量化分析但也需要考虑效果,这是最小成本分析与成本分析的区别,因为成本分析仅中科UM-D白癜风能够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