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药治疗跖疣这四类药你不可不知

文章来源:固定性药疹   发布时间:2021-8-3 13:19:36   点击数:
 

跖疣是发生于跖部无毛皮肤的寻常疣,多由HPV-1、3和4型所致,足底受压、摩擦、潮湿和外伤是本病的易感因素。

跖疣皮损最初为角化性小丘疹,表面粗糙,逐渐变大的疣体在压力和摩擦作用下变得坚硬,中心粗糙易出血,可见特征性的出血点或黑点,疣体周围则形成明显的角质环(见图1)。患者行走时可自觉疼痛。

跖疣的临床表现

由于跖部角质层肥厚,各种治疗穿透至表皮深层的能力有限,跖疣治疗尤为困难。

文献报告的治疗手段多达数十种,包括激光、冷冻、温热、光动力疗法以及不同类别的药物,然而没有哪种治疗称得上疗效满意,正印证了那句医学格言:「任何疾病治疗成功的概率与该病的推荐治疗方案数量成反比」。

激光、冷冻或手术等物理治疗在临床上常用,由于治疗痛苦或疗效问题,许多患者无法或不愿接受这些有创治疗,此时,药物治疗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替代选择。

本文总结了英国皮肤科医师协会皮肤疣治疗指南推荐用于跖疣的4类外用药疗法:

破坏性治疗

15%~40%水杨酸(证据水平1+,推荐等级A)

水杨酸通常以火棉胶或聚丙烯酸为溶剂,通过促进表皮细胞剥脱发挥治疗,同时作为一种刺激剂,还可能刺激宿主免疫。

一项研究显示,采用40%水杨酸软膏和每两周一次棉签冷冻治疗13周,跖疣治愈率分别为33%和30%。

杀病毒治疗

甲醛(证据水平3,推荐等级D)

可采用3%~4%的甲醛溶液浸泡治疗跖疣,每日15~20分钟,共8周,但应同时使用润滑剂保护正常皮肤。

在一项开放性研究中,例儿童跖疣患者接受3%甲醛溶液治疗,治愈率高达80%。

戊二醛(证据水平3,推荐等级D)

据报告10%戊二醛治疗跖疣的疗效与水杨酸相同,25例顽固性疣患者接受该治疗,治愈率为72%。

但反复使用戊二醛存在深部组织坏死的风险,尤其是浓度高于10%时。

抗增殖治疗

地蒽酚(证据水平2-)

在一项小型研究中,24例镶嵌型跖疣患者每日外用2%地蒽酚治疗10个月,治愈率为71%。

鬼臼树脂和鬼臼毒素(证据水平3,推荐等级D)

鬼臼毒素通过抑制有丝分裂纺锤体干扰细胞分裂,对正常皮肤和疣体均有影响,高浓度和大面积使用存在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一项小型开放性研究中,40例跖疣患者接受25%鬼臼树脂治疗3个月,治愈率为67%。

5-氟尿嘧啶(5-FU)(证据水平2+,推荐等级C)

5-FU抑制DNA合成和基底细胞分裂,治疗手足部病毒疣有效。有报告5%浓度的5-FU乳膏治疗跖疣12周的治愈率为95%,远高于安慰剂组(10%)。

外用免疫治疗

5%咪喹莫特(证据水平3,推荐等级D)

咪喹莫特通过诱导合成α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2而刺激炎症反应,已证实了在肛门生殖器疣中的疗效。在治疗跖疣时,一般采用5%咪喹莫特乳膏,每日2次,疗程≤6个月。

接触免疫疗法(证据水平2+,推荐等级C)

二苯环丁烯酮(DPC)或二丁基酯角鲨烯酸(SADBE)接触免疫治疗可诱发疣体超敏反应,引起局部免疫应答。

用法为初始每周2次治疗,逐渐减少至每3周一次,持续3~6个月。2项回顾性研究显示,DPC治疗掌跖病毒疣的治愈率为88%。

结语

综上所述,跖疣是一种常见而治疗困难的皮肤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客观病情和患者意愿,进行个体化治疗。

有证据显示外用水杨酸、甲醛、戊二醛、地蒽酚、鬼臼毒素、5-FU、咪喹莫特、DPC或SADBE治疗跖疣有效,但应理解这些治疗多数为超说明书用药,有些临床证据有限。

推荐阅读:图解:药疹的7种皮损表现与诊治

编辑:费肥肥

责任编辑:汪宇慧投稿邮箱:wangyh

dxy.cn本文版权归丁香园,转载请联系:editor

dxyer.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gongnuan.com/yfzl/160124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