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园地学习成长,乘风破浪

文章来源:固定性药疹   发布时间:2022-6-28 14:13:26   点击数: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837462.html

如果从在病房做见习大夫开始算,医院接受临床训练已经12年多了。和众多前辈们相比,这12年的时间还显得很短暂,但是对于我而言,这已经相当于我已渡过人生的三分之一。学医之路的点滴积累,耕耘收获,跌跌撞撞,烦恼苦闷,不声不响的蕴藏于我在这里的每一天。

年9月,我在内科见习的第一个科室是普内科。当时病房收治了一例重症药疹的小姑娘,全身皮肤没一处好地方,刚进临床的我看了一眼就头皮发麻了。因为继发了严重感染,主治大夫要给病人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我在边上观摩操作,完全没有看明白具体的步骤,前后也就10分钟,管子就放好了。主治大夫一边做,一边还安慰病人,说小姑娘你别怕,你这病能治好,放心。我当时就觉得,我要是病人,有这样的大夫给我看病,我也有信心。

年12月,我结束见习,出科考面试抽中了消化科,考一个腹水待查的病人。我尽力完整的问病史查体写摘要,小心翼翼回答考官的提问,生怕哪点做的不好。答完问题,三位考官中的两位点头表示还行。我心说能松一口气了,结果第三位一直没提问的考官突然点评说:你这个病历完全就是辅助检查的罗列,我看不到任何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路,我几乎没见过写得这么差的病历。我顿时汗如雨下,羞愧得无地自容,回宿舍的路上差点要哭出来。

年9月,我在西院消化科实习,跟着比我高一届的刚入职的师姐。我还记得我们第一天值班的晚上,有个病人血压特别高。医院还没有his,智能手机也远未普及,我们俩抱着厚厚的药典一页页翻,查到底病房备的这几个降压药哪个能更快的降压。当时我已经立志要做内科大夫,所以每次内科总值班来转病房的时候,我都抢着去汇报病房重病人的情况。当时的老总和我们一样都是三天一个班的死搭,她每次都皱着眉头听完我的汇报,然后再问我一堆我答不上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总值班可能是真的被我烦的不行了,跟我说你汇报病人不是要把所有病人从头到尾跟我说一遍,捡重点说,把病人可能的风险和你们的计划说清楚就可以了,思路不能太诡异,一句话说的我郁闷了好些天。

年1月,我在心内科做住院大夫。当时有一个中年女病人,在几乎没有任何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心梗了。入院查体发现病人有轻度的低氧,初步评估发现病人还有贫血。对于第一年的我来说,诊断思路基本上进了死胡同。我的主治大夫却一帧一帧看完了当地的造影图像后果断表示,这是个栓塞,我们得找栓子的来源。经过锲而不舍的追查,最后发现病人是一例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导致的肺内动静脉瘘,继发局部血栓形成后栓子脱落导致了冠脉栓塞。我还记得当时跟着主治大夫在老楼15楼1的超声心动图室做发泡实验,看见左心出现一堆气泡的时候,整个屋子里围观的人群都发出了欢呼。病人最后栓塞了动静脉瘘,病情很快稳定好转。

年5月,我在普内科开始学习做中心静脉,在基本上可以成功从股静脉采血且观摩中心静脉置管若干次之后,我感觉自己准备好了。有一次病房收了1例发热待查的病人,全身极度消耗,外周根本扎不上液体。我自告奋勇说我去放个深静脉吧。小组长点头说好你试试吧。结果我扎了3针也没碰着血管,满头大汗。小组长把手搭在我肩膀上,我一回头看见他一脸严肃地跟我说,行了别试了我来吧。我当时觉得自己简直是太丢人了。后来又练习了多次,虽然逐渐能够独立操作了,但是直到年我做普内科小组长,碰到病人休克要放中心静脉,我还是会不自信。那时候病房有一个从急诊过来轮转的大夫跟我说,你就想,如果你扎不上管子,病人马上就完了,只有你能救他,你就能扎上了。果不其然,带着这样的信念,后来就顺利了许多。

年8月,我担任内科总住院医师,当时负责组织内科大查房。免疫科提交了1例很困难的APS的病例,除了常见的血栓、血小板低等问题外,病人还有急性的腹痛和胆囊的极度增大。我们拿着病人的CT片子去求教外科的教授。她看完片子之后立刻就和我们一起去床旁看了病人,很快拟定了暂停抗凝尽快手术的计划,在大查房之前手术就做完了。我还记得外科的老师说,结肠肝曲的浆膜面其实都已经被炎症侵蚀了,再稍微拖一拖的话就是个肠穿孔了。我记得这个病人后来恢复得很好。

担任主治大夫之前这几年的学习和训练,固然很苦很累很操心,每一个彻夜不眠的夜班,敲打在病历上的每一个字,为了追检查或者病理结果跑的每一趟都是这种辛苦和琐碎的见证。但是现在看来,正是这个阶段的经历磨练了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了我一个临床大夫应该有的职业精神和勇气担当,让我明白了认真严谨看病人写病历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医生应当能够给予病人信心,让我理解了不断自我反省和终身学习的意义;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整合资源,设定合理可及的目标,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案,去克服那些看似无法解决的困难。与此同时,前辈们无私的经验传授和直率的批评鼓励,也逐渐促使我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端正的工作态度。

在这个过程里我接触到的协和的许多师长同事,都展现出一种与病人命运与共的做事风格,尽心尽力地为解决病人的临床问题出谋划策,施展毕生所学为病人创造最大的生的希望。我想也许正是抱有这样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气质,才会在协和聚集起这样一群人。大家会为破解医学谜题欣喜若狂,会为病人康复感到由衷高兴,会为自己和团队的精进感到兴奋,会为继承发扬传统感到责无旁贷。

我也理解,时代在变,科技在发展,社会在演进。新一代的年轻医生有了更便捷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有了更多元化的追求,医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也使得诊断和治疗的方式有了更多选择。但是,医疗的本质却始终未变,依然是要为病患及其家庭谋求最大的利益。面对因医院求助的患者们,如果不是由直接管理他们的大夫去充当其“代言人”,为其计划安排解决问题的每一步骤,那又该是谁呢?医学科学也依然是实践科学,经验的获得、技能的熟练都无法脱离床旁的投入,如何去安慰患者,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多线程推进纷杂的任务,这些能力的养成都是没有捷径的,除了扎扎实实的临床工作,别无他法。

因此,如果依然是选择做医生,在头脑最聪慧,精力最旺盛,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年纪,投入相应的精力进行临床实践和学习,我想无论如何都是应当且值得的。因为这既是对自己不负青春的承诺,也是社会大众对我们的期待,更是用专业技术报国的应有之义。

最后,在新的一年里,祝愿前辈师长们身体健康,也希望我能继续和更年轻的医生们一起,持续的学习成长,乘风破浪。

文字:夏鹏

编辑:徐鲁斌,任啟东

执行主编:康琳

主编:李雪梅,贾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gongnuan.com/yfzl/16012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