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病指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年14种,年9类99种,年10类种。年10类种(含4项开放性条款)。
3.除职业病分类与目录中注明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外,如果条目未提及的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其他化学中毒,也可以诊断为职业病。
4.全国~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尘肺病、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其他职业病的年均发病例数(构成比)分别为(84%)、(3%)、(6%)、(7%),其中尘肺病例高达84%。
5.职业性肿瘤发病情况:每年新发80~95例,苯所致白血病占了职业性肿瘤一半(50%),其他依次为焦炉工人肺癌(26%)、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16%)、其他职业癌(8%)。
6.其他主要职业病发病情况:噪声聋、职业性眼病、职业性皮肤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年均发病例数分别为、、、例。物理因素所致疾病主要为职业性噪声聋、中暑与手臂振动病,其中噪声聋占了绝大部分。生物因素所致疾病主要为布氏杆菌与森林脑炎,职业性眼病中以眼灼伤与白内障为主。职业性哮喘发病新发病例35例。
7.由于各地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经济结构布局不同,各省的职业病构成谱不同,即使在广东省内,沿海发达地区与内陆地区是不一样的。
8.常见的职业病有:尘肺病、噪声聋、苯所致职业病(苯中毒,苯所致白血病),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所致职业病(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三氯乙烯中毒)。
9.急性氮氧化物中毒:电焊、亚弧焊、气割及电弧发光时,产生的高温能使空气中氧和氮结合成氮氧化物,其他生产与使用硝酸及其硝酸盐过程都可以解除到氮氧化物。急性中毒,中毒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和上呼吸道症状,脱离中毒现场后,症状很快消失而常不被注意。经过4~6h或更长的潜伏期后,出现肺水肿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处理办法:1)患者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保温、静卧休息。有呼吸困难者吸氧并给予必要的紧急处理。2)对密切接触氮氧化物者需观察24~72h,注意病情变化,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
10.急性甲醇中毒:主要以甲醇为原料或溶剂的工种,如通风不良或发生意外事故,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甲醇,引起急性中毒,若经皮肤吸收大量甲醇也可引起中毒。潜伏期8~36小时,若同时摄入乙醇,可使潜伏期延长。中毒早期呈酒醉状态,出现头昏、头痛、乏力、嗜睡或失眠症状,很少出现乙醇中毒时的欣快感;严重者出现谵妄、意识模糊、昏迷等。双眼可有疼痛、视物模糊或复视,视力突然下降、甚至失明;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充血、出血、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处理办法:1)脱离现场,口服中毒者催吐、洗胃。2)皮肤污染者进行皮肤清洗。
11.急性硫化氢中毒: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甜菜制糖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硫化氢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急性中毒可出现流泪、畏光、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等症状,继之出现明显的胸闷、头昏、头痛、乏力等症状并伴有轻度至中度意识障啊或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重者出现急性支气管肺炎、肺水肿等。极重度可引起“电击样”死亡。处理办法:1)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2)对呼吸或心脏聚停者应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对在事故现场发生呼吸骤停者如能及时施行工呼吸,则可避免随之而发生心脏骤停。在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
12.急性氯气中毒:氯的制造或使用过程,液氯灌注、运输和贮存,电解食盐溶液,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氯气是黄绿色的刺激性气体,其比重为空气的2.5倍。流泪,结膜刺激症状,干咳,咽喉炎,胸痛,呼吸困难。处理办法:1)立即将患者撤离现场,送至新鲜空气处,如眼部或皮肤污染,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2)皮肤酸灼伤用苏打水湿敷;3)保持呼吸道通畅。
13.急性氰化物中毒:电镀。初期中毒症候为头晕、头痛、呼吸速率加快、后期为发绀和昏迷现象;可闻到氰化物特有的杏仁味道。大量吸入,在很短时间下可伤害脑及心脏,造成昏迷及死亡。处理办法:1)使患者迅速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的衣物;2)如属口服中毒应立即用氧化剂溶液洗胃,皮肤或眼污染时用大量清水冲洗;3)立即用亚硝酸异戊酯压碎给患者吸入。
14.急性职业中毒的处理原则:启动应急预案。1)在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进入现场把患者搬至新鲜空气处。2)患者平躺,保持呼吸道通畅。3)脱去污染衣服,以温开水洗净皮肤与毛发。4)毒物溅入眼内,立即用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5)常备急救药物:①氰化物中毒,亚硝酸异戍脂、亚硝酸钠、亚甲兰等;②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亚硝酸盐中毒等,亚甲蓝;③重金属及其化合物中毒,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依地酸钙钠、青霉胺;④有机磷中毒,阿托品、碘解磷定、氯磷定;⑤有机氟中毒,乙酰胺。6)迅速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报告。7)迅速打医院电话呼救。8)暂停事故工种或工作场所,等待调查。
15.对可能发生急性中毒事故的工种或工作场所,要安装应急通风排毒设施,附近应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针对性的急救药物。
16.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组织架构,每年至少演练一次,做好记录。
17.进入密闭受限空间,要遵守有关规程。
18.进入事故现场,须佩戴好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否则不能进入。
19.应安排专人核查常备的应急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急救药物是否完好有无过期。
鍖椾含鍘诲摢閲屽尰闄㈡不鐤楃櫧鐧滈濂?鐧界櫆椋庢不鐤楃殑鏈夋晥鏂规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