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患者及家属的管理:
防控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及早发现和预警最重要,如将疑似或确诊病例收入院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疑似病例,要做到早期警惕、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处理,避免收入病房,防止疫情的点状甚至面状扩展。非皮肤科急危重症的普通患者,尽量避免住院治疗,待疫情控制后择期入院治疗。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诊断标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早期缺乏特异性,我们需要从流行病学、症状、血常规、C反应蛋白、肺部CT和核酸检测等多方面来进行可疑病例的早期筛查和预警。收治皮肤病患者时需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呼吸系统病史并测体温。1)对于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需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二周内行程,急查血常规,血常规如出现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需考虑为疑似患者,建议患者转至发热门诊或医院。2)对于常见发热性皮肤病如水痘、猩红热、病毒疹、重症药疹、结缔组织病等患者,需查血常规、肺部CT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排除后方可收入病房。3)对于无发热患者,无咳嗽、乏力和憋气等不适,同时患者及家属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接触史者方可收入病房。条件允许情况下,患者单人单间收治。新入院患者需签署《特别疫情告知承诺书》以确保其所述相关病史真实。做好家属及患者对防护隔离意识的宣教。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每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体温及呼吸道症状的监测及登记。
1.2门禁管理:
每名患者最多一名家属,限制家属探视,病房设置门禁,进病房前进行体温检测。探视、陪护、会诊、保洁和外送人员均加强管理,进入病区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
1.3医务人员的防护:
医务人员需采取标准预防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帽子、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及鞋套[3]。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感染风险釆取相应的防护措施[4],疫情爆发期间,皮肤科病房接触普通患者(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医务人员主要采用一级防护。
1.4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7]:下列情况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前。2)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3)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伤口敷料等之后。4)接触患者后。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1.5普通病房的清洁与消毒:
1)病房及辅助用房(包含医护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等)消毒:物表、地面应定时清洁及消毒,每日2次。用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遇污染时及时进行消毒处理。2)空气消毒: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病区内各房间区域的空气,用等离子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次1小时,每日2次。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用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到1小时以上。
2、收治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病室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存在潜伏期1-14天[2],按照1.1流程仍有可能收治处于潜伏期的患者。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是主要诊断依据,核酸检测对确诊病情有重要帮助,但部分病人可能需要反复检测才出现阳性结果。因此,病房内收治皮肤病患者需每天测体温及进行呼吸系统体检,一旦发现疑似患者,需定期多次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肺部CT,必要时需行多次病毒核酸检测。等待检测结果期间,按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实施及时有效隔离、救治和转诊[1]。隔离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3]等有关要求,并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合适的防护用品供医护人员使用。发现异常检查结果时医生立即将患者的肺部CT及化验结果等信息及时上报医务处,医务处组织相关专家会诊,经确诊后及时转入医院。如果疑似患者在确诊前与其它患者住在同一间病房,则该病房的其它患者都需要进行隔离观察至少14天,直到新冠病毒感染被排除[2,8,9]。2.1病房分区:
对病房实行相对的分区管理,划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及清洁区[3]。其中污染区包括:收治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病室、卫生间和污物间。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办公室、护士站、治疗室、换药室、临时护理工作站(疑似病房门口用治疗车建立临时护理工作站,用屏风进行隔断)、病房走道和患者用后物品器械处理室。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值班室、医务人员卫生间、配液室和会议室。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不得进入清洁区。2.2疑似患者和家属的常规管理:
疑似患者给予独立房间,与普通患者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识(黄色是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是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10],并限制人员的出入,原则上不探视,不留陪,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进入隔离区按照指定规范路线由专人引导。患者进入病区后更换患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保管。发给患者口罩并指导正确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患者行床边隔离,患者床边备手部消毒液,指导患者及陪护进行手卫生,患者床尾备双层黄色垃圾袋,其垃圾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密封标识后,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实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患者用品及食物均由专人(二级防护)送到门口。
2.3接触疑似患者的医务人员的防护:应当根据感染风险釆取相应的标准预防,接触疑似患者采用二级防护。对疑似患者进行吸痰、呼吸道采样、灌肠等可能发生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喷射或飞溅或接触大便[9]时的工作时采用三级防护。严格执行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11]。
2.4收治疑似患者的病室、使用物品的清洁与消毒[12]:
1)病房消毒:物品及地面每日使用mg/L健之素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每日两次,作用时间半小时。病人使用后的床单、被罩等织物,采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包装密封,做好标识,交被服库统一消毒清洗,并做好交接记录。2)空气消毒:病区内各房间区域的空气,用过氧乙酸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次1小时,每天2次进行空气消毒。3)疑似患者更换的衣物病房消毒用具(抹布和拖把等)做好“特殊感染”标记,单独存放使用。4)用于诊疗疑似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和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人专用。尽量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医疗废物袋密闭封装,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按《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1]要求,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患者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如为一般用品立即以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呼吸机管道等立即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采用双层白色塑料袋包装密闭,袋上标注“特殊感染”,电话联系并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做好交接记录。可重复使用的护目镜使用后立即以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60分钟后,干燥保存。体温计用mg/L健之素消毒剂浸泡,单独使用,每日更换消毒液。2.5为疑似患者做皮肤黏膜创面护理的防护:
住院患者如有糜烂、溃疡和大面积表皮剥脱渗出明显,医护人员为其换药时容易出现感染风险,应从以下方面做好防护。1)物品准备:准备一次性物品,不得反复使用。操作盘备手部消毒液。患者必须戴口罩。一次性看护垫置于皮损下。床边备双层黄色垃圾袋。2)操作者采取二级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3)采用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体液前,必须佩戴双层手套(操作盘提前备一双手套)。每个部位换药前后均行手卫生。动作轻柔,避免患者分泌物和体液飞溅。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隔离衣被污染时,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4)使用完后的无菌敷料、一次性纱布和一次性换药碗,立即丢弃,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中,集中处理。2.6疑似患者外出检查流程中的防护:1)检查前准备:与检查科室提前预约好时间,并告知检查科室患者为疑似病例;可推行的病床;患者必须戴好医用防护口罩(双层)、一次性帽子;与服务中心联系专人护送;急危重症患者的检查由医护人员陪同。2)护送人员做好二级预防,正确使用防护用品。3)按指定路线及电梯进行转运患者。4)检查结束后按指定路线及电梯返回病房。5)对病房及病床进行消毒。2.7疑似患者的接触环境及用品的终末消毒:
疑似患者转科和转院时,应当更换干净衣服后方可离开,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消毒[14]。2.8疑似患者尸体处理[1]:疑似患者死亡后,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mg/L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和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皮肤科病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对普通患者、疑似患者和医务人员做暴露风险评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同时医务人员一定要落实防护,并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及时监测医务人员健康情况,尤其是体温和呼吸道症状。加强医务人员内部的沟通和心理辅导,减少对病毒的恐慌和院内感染的风险,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本文的大部分推荐应急策略是基于现在面临的情况得到的经验和国家制定的相关指南,本应急预案应根据不断收集新的临床证据及经验来持续更新,医务工作者也应不断更新防治新冠病毒的知识及技巧。[参考文献]
[1].国卫办疾控函〔〕号.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S].国家卫生健康委.年.
[2].国卫办医函〔〕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运行第五版)[S].国家卫生健康委.年.
[3].WS/T-.医院隔离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年.
[4].梁斌,郑传胜,肖书萍,马金强等.介入科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策略与建议[J].介入放射杂学杂志,,29:-.
[5].肺炎机制发〔〕20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S].国家卫生健康委.年.
[6].王力红,赵霞,张京利等.医用口罩的正确选择与使用[J].医院感染学杂志.,21(18):-.
[7].WS/T-.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国家卫生健康委.年.
[8].WeijieGuan,ZhengyiNi,YuHu,etal.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novelcoronavirusinfectioninChina[J].MedRxiv.Feb.9..
[9].DaweiWang,MD;BoHu,MD;ChangHu,MD;etal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HospitalizedPatientsWithNovelCoronavirus-InfectedPneumoniainWuhan[J],JAMAFebruary7,.
[10].程芳娜,王薇,闫素珍.床尾新版消毒隔离标识牌的制作和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8(4):-.
[11].杜龙敏.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与标准预防实施和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32(3):-.
[12].李舍予,黄文治,廖雪莲等.医院内防控的华西紧急推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年网络首发.
[1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二版)[S].国家卫生健康委.年.
[14].WS/T-.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年.
作者:杨晶,曾玲玲,林能兴,黄长征,冯爱平,陶娟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通讯作者:陶娟,Email:tjhap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