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
这是去年医学之声一个粉丝身上发生的事情。这位粉丝是东北的一名乡村医生。做医生二十多年了,证照齐全。
有一天一个在村里工厂务工的男性青年,大概二十多岁。因“发热伴咽痛一天”到诊所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双黄连注射液、生理盐水配制静脉滴注,5分钟后,该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颜面、口唇发绀,血压降低。医生立即停止输液,使用肾上腺素等抢救无效死亡。药品检验:死者输液所剩药品均为合格产品,无配伍禁忌,用量符合规定。最后尸检鉴定为双黄连注射液过敏、导致喉头水肿窒息死亡。
2小编说:
患者死亡后,家属把诊所给砸得一团糟,这位诊所医生被迫躲到亲戚家躲几天,在这期间给小编发信息说:
“这个患者家属说如果私了的话,最少赔万,我虽然做医生二十多年,但是每年就三万多块钱的收入,上有老下有小只够勉强度日,家里只有不到一万元的存款,我哪里有这么多钱可以赔?,如果我选择去坐牢,是否可以不赔钱或者少赔一点呢”。
听到这个,小编心里酸酸的。这种情况小编建议他走法律程序,现在法律程序还没有走完,最后怎么判赔的还不知道。
现在死一个人动则要求赔偿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乡村医生或个体医生风险谁来帮他们分担呢?这不是我们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吗?这真是赚白菜钱,担着白粉的风险。这样以后乡村医生谁来当?
好了,说了这么多,回到今天的主题
双黄连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纯中药制剂,本来上呼吸道感染没有有效的西药,所以很多医生给患者用这类清热解毒中药注射剂,不用做皮试,还很方便,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不良反应,它导致的严重过敏事件不少,小编在百度学术里面检索,就检索出相关本药导致死亡的文献报道篇。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双黄连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
双黄连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各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高热、寒战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占严重病例报告总数的36%,多数患者治愈,少数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喉水肿、支气管痉挛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表现为发疹型药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性红斑等;其他损害包括肝功能损害、血尿、肾功能损害、过敏性紫癜、血压下降、视觉异常、听觉异常、抽搐、惊厥、昏迷等。
双黄连注射剂死亡病例报告分析显示,80%的患者有合并用药,多数合并使用了1-4种的注射剂,主要为利巴韦林、青霉素、地塞米松、头孢曲松、清开灵、头孢噻肟钠等。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样反应,不排除原患疾病进展、合并用药、混合配伍、过敏体质、救治不及时或不当等。
双黄连说明书上也没有要求做皮试,所以这种不良反应防不慎防,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基层医疗机构抢救能力有限,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小编建议大家在使用的时候要慎重一点,有些文献建议使用双黄连前建议用做皮试。据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翁维良教授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双黄连注射液在人群中的致敏率为8.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率为12.3%。因此,报告建议,皮试可作为减少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措施之一。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很少有医疗机构对注射双黄连注射液的患者做皮试。
此外国家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关于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向临床医生提供了下列建议:
①建议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剂的功能主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权衡患者的治疗利弊,谨慎用药。除临床必须使用静脉输液外,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口服双黄连制剂,或采用肌注方式给药。
②医护人员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使用该产品曾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者、过敏体质的患者(包括对其他药品易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不宜使用该产品治疗。有咳喘病、心肺功能疾病、血管神经性水肿、静脉炎的患者避免使用该产品。
③建议双黄连注射剂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其他药品时,医护人员应谨慎考虑与双黄连注射剂的时间间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④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不得超剂量、高浓度应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用双黄连注射剂,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⑤对于无完善的急救药品和设备的医疗机构,慎用双黄连注射剂。
推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