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浩强副主任、副主任药师
科室:上海交通大医院药剂科
医生有话说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湿疹……这些过敏性疾病让人苦不堪言。而面对琳琅满目的抗过敏药物,如何做到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选用药物呢?
抗过敏药物可分为抗组胺药物、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钙剂、免疫抑制剂等。一些中药如甘草、黄连、柴胡等也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而维生素C与辅酶Q10也可用于抗过敏的治疗。
抗组胺药物最为常用的抗过敏药物,适用于Ⅰ型过敏反应,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
①一代抗组胺药物有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其镇静与中枢神经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服用后会出现嗜睡、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用药后应避免驾车、精密仪器操作、高空作业等。此类药物还有抗胆碱作用,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及老年患者应慎用。
②二代抗组胺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叮、阿斯咪唑、特非那丁等,此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大为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阿斯咪唑、特非那丁有少见的严重心脏毒性,可引起致命性的心率失常,特别是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及红霉素等合用时,上述不良反应会加重,应当重视。
③三代抗组胺药物有地氯雷他定、左旋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轻,抗过敏作用更强。
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又称肥大细胞稳定剂,主要有酮替芬、色甘酸钠、色羟丙钠等,常用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等疾病的治疗。
此类药物毒性甚微,较为安全,但起效慢,一般在连续服药1~2周后起效,故需耐心、规律服药,不可随意间断。
钙剂可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其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以缓解过敏症状。一般用于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常用药物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
免疫抑制剂可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目前广泛应用于顽固性外源性过敏反应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一些中药则通过稳定肥大细胞、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抗过敏。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C与可清除自由基的辅酶Q10则是通过保护细胞,从而减轻或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选用有原则在选择抗过敏药物时,首先应对症用药,
?如寒冷性荨麻疹首选赛庚啶,偏热性荨麻疹选用羟喹;
?急性过敏反应选用起效快的抗过敏药物,慢性过敏反应选用安全性高的抗过敏药物。
?用药时需注意,白天宜选用无镇静作用的抗过敏药物,晚上睡前选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过敏药物。
?因病情需要联合用药时,在症状控制后,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药物,而应逐个撤药。连续服用同一种抗过敏药物不宜超过一个月,否则会因长期用药导致药效下降,产生耐药,同时药物毒副作用会不断累积。
在服用抗过敏药物后,症状未改善或症状加重时,不宜加大剂量用药。由于抗过敏药物本身可能有一定的致敏性,如苯海拉明可致药疹、强的松可致湿疹性皮炎等,故在服用一种抗过敏药物无效时,应当换用其他作用机理不同的抗过敏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抗组胺类药物可抑制皮肤对组胺的反应,对于拟做皮试反应如青霉素皮试的患者应在皮试前48小时停药。
本文为“家庭用药杂志”独家原创文章。相关文章可直接点击下方标题阅读过敏性鼻炎如何治疗和预防?慢性鼻炎的生活调理,衣食住行细细谈夏季“皮肤问题”大盘点,各类皮炎要分清治疗四部曲,别让湿疹影随形(医院皮肤科医生经验)食物过敏四疗法,不再“爱你在心口难开”别让手足癣“死灰复燃”,教您分型选对药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楁妧鏈?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梾鐨勫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