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发病基础是高尿酸血症,疼痛缓解只是提示痛风炎症得到了控制,但高尿酸血症仍然存在,在一定诱因作用下痛风还会再次发作。因此,痛风的降酸治疗在预防痛风再次发作中起着关键作用。所有痛风患者降酸治疗的初级目标是血尿酸umol/L,对于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umol/L更有助于痛风石溶解,血尿酸umol/L可加速痛风石的溶解。
不过,因为痛风用药方案相对复杂,在不同的病程需要服用不同的药物。而且,痛风是代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药物均会干扰人体的正常代谢,长期使用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比如肝肾损伤。正是这些不够明确的因素影响了痛风患者正常的降酸治疗。为此,我们收集并整理了多个国家的痛风防治指南,对痛风降酸治疗的时机及用药两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希望对广大痛风患者能有所帮助。
痛风降酸治疗的时机
关于何时开始降尿酸治疗,大多数国家的痛风指南认为,在急性痛风发作平息至少2周以后,才能开始痛风的药物降酸治疗。台湾指南的理由是,痛风急性发作时,降酸药物的使用对痛风控制并无益处;日本指南则认为,痛风急性发作时,如果进行降酸治疗,会使血尿酸浓度波动,多半会使痛风症状加重。
只有美国指南提出,在有效消炎止痛的前提下,痛风急性发作时,可以开始降酸治疗。在解读这一原则时,应该特别注意,使用降酸药物的前提是有效消炎治疗,即及时、足量地按照美国痛风指南推荐的剂量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等等。另外,“可以”并不意味着“必须”或者“推荐”。
国内有研究认为,痛风急性发作期是否需要降酸,主要参照血尿酸水平,如果血尿酸umol/L时,则可开始降酸治疗。降酸药物主要选择抑制尿酸合成的别嘌醇或者非布司他。研究人员对例急性痛风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上述降酸药物在痛风急性期使用,未增加急性期的痛风病情和复发率。
痛风降酸治疗的用药方案
台湾痛风指南推荐别嘌醇mg每天一次,一个月后逐渐增加剂量,一般常用剂量是每天mg,在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中应注意剂量调整,因为这部分人群中更容易出现别嘌醇的不良反应。台湾指南同时推荐苯溴马隆和丙磺舒,并且作为一线药物优先于别嘌醇使用。
日本痛风指南推荐小剂量苯溴马隆12.5mg每天一次,别嘌醇50mg每天一次,非布司他10mg每天一次。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痛风指南对痛风降酸药物的使用相对比较保守,体现在无论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还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均从低于常规的小剂量开始。
欧洲的痛风指南将别嘌醇作为一线药物,苯溴马隆和非布司他作为备选药物;美国痛风指南将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作为一线推荐药物,但是没有推荐苯溴马隆,其原因可能是:在美国因为出现过苯溴马隆导致的严重肝损,该药已在美国撤市,然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并未出现这一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与特定的种族有关。
从上述几个指南可以看出一些痛风用药上的差异。除中国台湾指南以外,别嘌醇都是一线的痛风降酸推荐药物,只有中国台湾指南更偏向于首选苯溴马隆,这应该与中国台湾地区人群中别嘌醇超敏基因携带率高、服用别嘌醇后更容易出现严重药疹有关。汉族人、韩国人、以及泰国人发生别嘌醇严重药疹的危险性同样很高。
台湾痛风指南提出,别嘌醇相关药疹平均出现时间为开始服药后47天,因此,该指南要求在首次痛风患者开始服用别嘌醇后,一个月后才开始逐渐加量,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别嘌醇相关药疹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别嘌醇应该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已经成为各国指南的一种共识,因为别嘌醇相关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相关。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痛风问题咨询,可加老师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甘肃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