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
一、概述 皮疹亦称皮肤损害或皮损,是指客观存在、可通过视诊或触诊检查出来的皮肤及黏膜的病变。
二、常见病因 一般因素 外因 内因
三、临床特点 原发性皮疹
斑疹
局限性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也不凹,直径<1cm
丘疹
局限、实质、隆起性损害,直径<1cm
斑块
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直径>1cm
水疱
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直径一般<1cm
脓疱
内含脓液的疱,可见于脓疱疮
结节
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呈圆形或椭圆形
囊肿
内含液体、黏稠物质和细胞成分的局限性囊性损害
风团
真皮浅层水肿性损害,自觉剧痒,最常见于荨麻疹
继发性皮疹:原发性皮疹演变而来。
鳞屑
即将脱落的角质层
裂隙
皮肤的线条状裂口
浸渍
角质层含水量较多后出现变软、发白、起皱
痂
创面上渗液、脓液、血液、药物、上皮细胞等混合干涸而成的附着物
抓痕
搔抓后点状或线状缺损
苔藓样变
皮肤限局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边缘清楚,多伴剧痒
糜烂
表皮或黏膜上皮的缺损
萎缩
退行性变引起的皮肤变薄
溃疡
深达真皮、皮下组织的缺损
瘢痕
溃疡被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形成的损害
四、诊断思路 过敏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荨麻疹;药疹。 伴有皮疹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伴有皮疹的急性传染病
麻疹
颊黏膜科氏斑,自耳后出现淡红色斑丘疹,自上而下,自躯干向四肢扩展,疹退后有色素沉着及脱屑
风疹
起于面部,疹间皮肤正常,疹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猩红热
耳后起出皮疹,全身皮肤充血发红基础上弥漫性针头大小鲜红色点状红斑,压之褪色,疹退后脱皮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皮肤黏膜出现鲜红色或紫红色瘀点或瘀斑;病理征阳性
水痘
斑丘疹、丘疹、水疱、结痂“四世同堂”,皮疹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
伤寒
躯干出现玫瑰疹,伴有脾大,肥达反应阳性
五、处理与转诊 治疗原发疾病 1.内用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2.外用药物治疗:“干对干,湿对湿”
急性期
糜烂渗出多,选用溶液湿敷
亚急性期
有糜烂渗液少,有结痂,选用油剂、糊剂
慢性期
角化过度、增厚,选用软膏、硬膏、乳剂
3.物理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 4.外科治疗。 5.转诊 遇皮疹无法明确诊断或皮疹伴全身表现严重者如严重药疹出现大片糜烂、表皮棘层细胞松解等或皮疹经过初期治疗效果不佳者,医院就诊。
山河医学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