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临床验案合集

文章来源:固定性药疹   发布时间:2020-11-12 5:20:26   点击数: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71021/5779684.html

甘草泻心汤临床新用

作者/曾荣修

临床中用甘草泻心汤治因痞而变异的症侯颇有效验,按条文中所说:"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而满,干呕,心烦不安……"又按仲景旨意,“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余治皮肤病,但见心烦不得安,余症或见或不见,具以甘草泻心治之,经云:诸疮痛痒皆属于心。心者指胃腑而言,胃不和则火邪上逆而为烦,病邪随脾胃生化输布的作用,随经脉达于肌腠皮毛,即病之由来也。

方药:甘草15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干姜6克,大枣10克

方义: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也。用甘草、大枣之甘,补中之虚,缓中之急,半夏之辛,降逆止呕,芩连之寒,泻热除痞。干姜之热,散阴之痞寒,缓中降逆,泻痞除烦,寒热并用也。

一、阴囊湿疹

赵某某,男,47岁。年4月3日,阴囊湿疹二月余,奇痒而烦,服西药、中草药及洗用药无效。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湿热下注。

治宜:清热除湿、温中扶正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年4月12日,大有好转,原方二付。

二、下阴部湿疹

吕某某,女,38岁。年2月27日,阴部湿疹月余奇痒,影响睡眠,治疗无效来诊。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湿热下注。

治宜:清热燥湿、温中扶正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年3月1日,好转多半,原方二付。

年3月11日,带孩子来诊并告知,阴部湿疹痊愈。

三、婴儿顽藓

邓某某,男,5月。年7月13日,代述:孩子生下十余天全身发斑疹,多方求治反而加剧,已成顽藓,医院,医院,某学院医治无效,涂肤氢松可暂愈。目前头部双肩(已抓破溃烂)小腹,双大小腿有多处顽藓,粗皮甲错,色红,纹紫,苔白。

辨证:胎毒结于心下,渐入营血,随经达于肌表。

治宜:清热燥湿、温中扶正兼活血化瘀。

方药:甘草10克,黄芩6克,黄连3克,半夏6克,干姜3克,大枣6克,桃仁6克,红花3克,土鳖3克,银花6克,玄参6克,土茯苓6克,一付。

年7月27日,四诊,此前共三诊,每诊一付,现已服完三付,从头到足粗皮脱完,只留后痕迹。原方去银花、玄参、土茯苓,以资巩固,一付。

年8月3日,五诊,臂部又开始发斑红色,守初诊方二付,前后共6付痊愈。

四、水泡型斑症

罗某某,男,76岁。年6月22日,昨日开始全身发痒,继则发斑状水泡,色淡红,今晨全身水肿,头面水肿畸形,双手足凹性水肿,目前躯干、四肢斑状水泡无数,淡红色,尿少,脉濡苔白。

辨证:由于脾胃阳虚水停,泛及身躯皮毛。

治宜:温中扶正、燥湿清热利尿。

方药:甘草15克,法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干姜6克,大枣10克,苍术10克,车前草10克,一付,因病重,年老,延误病机。

年6月22日,身痒好转,斑状水泡全消失,足肿消失,双手微肿,头面好转,原方一付。

年6月25日,全身水肿及斑状水泡痊愈,尿增多,原方去车前草,一付。

五、扁平疣

敬某,女,12岁。年6月2日,代述:孩子面部出现小米粒大小疹子数十粒。皮肤科诊断为:扁平疣。治疗无效,触之硬实,境界明显,不痛不痒,皮色不变。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湿邪随经脉达表于面部,面属阳明故知之。

治宜:清热燥湿、温中扶正。

方药:甘草泻心汤原方,二付痊愈,追访多次未复发。

六、漆疮

罗某某,女,40岁。年8月12日,因邻居油漆家具前往参观,继后全身发斑,初未介意,至心烦奇痒来诊。脉弦偏数,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腠理不固为本,感漆辛热之毒诱发漆疮。

治宜:清热燥湿、温中扶正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年8月15日,基本痊愈。再继二付,以巩固疗效。

七、过敏性紫斑

张某某,女,30多岁,医生,夫妻俩均是西医。年9月13日,偕同丈夫来家中求诊,其丈夫述:她鼻窦炎复发,我买了麻黄素一大把(指手掌捏满了药)给她滴鼻,滴后鼻子即通气,事后又不通气,求给中药,经诊断后,给予:葛根汤原方二付。

数日后夫妇又来,并说鼻窦炎全好。既然好,又来干什么?我问。大家都是熟人,故言语随便,其夫说,她还有个怪病,不知能治否?询知:他们家住华大工行道宿舍,出门买菜购物必经洪门街,每次路经此地,必全身发斑,甚至晕倒找不出什么过敏源,此属华大繁华中心地段,每日过往行人上千上万,没听说第二人过敏者,因告知:这是她个人体质问题,邪到之处正气必虚。

方药:甘草泻心汤原方二付,服此二剂后,多年路经洪门街再没发病。

八、手足湿疹

陈某某,男,28岁。年7月5日,掌心湿疹如顽癣,奇痒烦心,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湿热结于心下蕴毒,随经脉达于四肢。

治宜:清热燥湿,扶正温中兼活血化瘀。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土鳖10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0克,二付。

共四诊八付药,手足脱皮痊愈。

九、手足湿疹兼冠心病

杨某某,男,65岁。年8月11日,双手足湿疹月余,指缝、掌心、手背间原有斑,肌肤甲错,目前奇痒难忍来诊,患冠心病12年,目前心悸不安,头眩,脉弦缓,48次/分,苔滑润,花剥微黄。

辨证:胃气虚损,湿热久变化毒,深入营血,心下郁结故心悸,达于肌表故发斑疹。

治宜:清热燥,扶正温中兼活血化瘀。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夏枯草10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苓12克。

每诊二付,至五诊时,头眩愈,手上湿疹及癣开始脱皮,心悸好转,不活动已不累,饭后腹胀,原方去夏枯草、银花、玄参、土茯苓加厚朴10克,脉56次/分,苔花剥而腻均减。

年8月31日,七诊,腹胀愈,双手湿疹及癣均已脱皮,换新肉,肠鸣愈,大便一贯稀溏已成条形,心悸本愈,稍活动已不心累气喘,脉弦64次/分,苔白微黄润,原方再去厚朴,以后巩固疗效,复诊四次,脉已达70次/分,苔白,自己感到冠心病均愈。

十、肠胃型荨麻疹

彭某某,男,30岁。年9月12日,雨天突然胃疼,继则全身发斑身痒,烦躁,经华大打针服药不效,卧床不起,应邀出诊。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气机阻滞故痛,湿热之邪随经络达表故发斑。

治宜:清热解毒,燥湿温中扶正。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吴茱萸6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年9月15日,胃病大减,身痒心烦基本愈,斑色由红转暗,已下床活动。原方再服2付。病员赞叹中药神效,告知:两年前在渡口市同患此病时,西医诊断为肠胃型荨麻疹,住院治疗月余方效。

十一、重型斑症

刘某某,男,21岁,天然气公司工人。年9月28日,在污泥坑作业后发斑,主要躯干四肢,各发红色斑块数起,作痒来诊,脉弦滑,苔白。

辨证:此因感受秽浊之邪,由鼻袭入肺胃,肌腠不固,故发斑。

治宜:清热燥湿扶正,温中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年9月30日,病无进退,大便干燥。原方加大黄6克,二付。

年10月4日,上诊后病情加剧,改去华大就医,嘱住院治疗,本人不同意给予打针服药,昏昏欲睡,病情继续发展来诊。目前躯干、四肢,红斑成团密布,遮盖皮肤,高出皮肤,灼热,心烦奇痒,昏昏欲睡,形势危急恐怖,邪已深入营血,病重药轻,无能为力,改方为:甘草泻心汤合抵当汤全方,生大黄易生地20克,缺:水蛭、生地、大枣,用玄参代生地,二付。

年10月7日,四诊,奇痒心烦大减,斑色由红转暗,原方二付。

年10月10日,五诊,除局部仍有暗色斑痕外,全身开始脱皮,已无身痒,心烦及其它不适,原方二付,以巩固疗效。多次追访无复发。

按:甘草泻心汤,除了治疗上述个案之外,如疥疮可用甘草泻心汤加桃仁、红花,也治有多例。顽癣多年不愈之病,同样用甘草泻心汤合抵挡汤能彻底治愈,都有病案,不用赘述。

《金匮》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原文指出,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上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

虽然有明文给予指导,但始终还未见有这类病案,多读古人的书,临证总有益,以上各类病案,病表皮,根源都在脾胃,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又为母子关系,脾胃又是表里关系,因此,皮肉之病又必从脾胃治之,甘草泻心汤实则内外之方。既然治内,亦能治外故也。

本文摘自《伤寒田曾流传习录》,柯捷出版社出版,作者/曾荣修

甘草泻心汤证简析

作者/徐凤新

甘草泻心汤证分别见于《伤寒论》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以及《金匮要略》“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一、方证特点

甘草泻心汤证为屡次误下之后,邪气内陷,寒、饮与邪热之气互结,即为太阴寒、饮与阳明邪热之气互结于心下,合为厥阴病证治之方。以方测证,具有寒多热少,胃中虚,水饮盛,而见痞满、呕、利皆重的特点。

二、争议焦点

甘草泻心汤方在《伤寒论》中不含人参,而在《金匮要略》中则含人参。有关《伤寒论》之甘草泻心汤是否含人参,一直是争议较大的焦点。有从该方证的证机、主治水饮的多寡和胃中虚程度、以及条文中“此非结热”,甚至从比较痞证与狐惑病的异同等角度争讨,往往各执一端。

1.但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整体性,并结合二书中的方剂命名特点分析,如果治痞之甘草泻心汤中不含人参,那么二方应该不会同名。因为仲景制方,仅药量上加一或减一,基本都会重新命名,更何况有一味主药之差?

2.仲景用药有诸多法度可循,其中用人参最明确指征有两点:注明各种“渴”字样的白虎加人参汤证;注明“心下痞硬”,并有胃中虚的泻心汤类方方证。

3.上述争论的角度,无论是支持含人参的,还是不含的,都难以自圆其说。且从理论最终是要为临床服务,也需不断接受临床的检验,再结合甘草泻心汤临床使用实效分析,方内当应含有人参,如伤寒大家李翰卿先生即支持此观点。

三、甘草泻心汤治溃疡经验点滴

有关甘草泻心汤既能治痞利,又能治狐惑病。连胡希恕先生在《伤寒论讲座》一书中都感叹“但此方也不限于这个,《金匮要略》有,口腔溃疡类的病,挺奇怪,非常有效,也要加减”。对此,经方专家毛进军先生的剖析是“胃中虚,寒热水饮错杂互结,结到心下就是痞证,结到口腔和前后二阴,会出现黏膜溃疡,也可以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更易于理解。

当然,从异病同治和辨方证的角度分析,只要有相同的证机,方证一旦相应,不仅甘草泻心汤,所有经方的运用范围都是极其宽泛的,具有广阔的适用范围,而决不能仅囿于条文,以致自缚手脚。

另外,因湿热蕴结,脾胃内伤时,甘草泻心汤对皮肤、口腔内黏膜上的溃疡,效果较好,但对舌面和舌体上的溃疡,即便方证相应,效果也很一般。而因三焦蕴热,心胃火盛所致的溃疡,用三黄泻心汤、《小品方》小三黄汤时,对舌面舌体上的溃疡的治疗效果,则明显优于皮肤、口腔黏膜上的。笔者在方证相应的基础上,无论是对舌面舌体,还是皮肤、口腔黏膜内的溃疡的治疗,时常加用蒲公英、决明子各30g,浓煎取汁漱口用,则皆能快速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个人经验,需不断地积累和观察更多的病例来佐证。

四、临床验案

赵某,男,41岁。反复口腔溃烂一年余,再发一周。患者一年来迭经各种中西药治疗,疗效不佳,经人介绍来诊。

刻诊:舌边、口腔内黏膜见多个大小不一溃疡点,溃面色白,底部稍红,进食时疼痛加剧,平素口苦,便稀,尿黄,纳眠差,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苔厚腻,微薄黄,脉濡数。六经辨证为阳明太阴合病,合为厥阴病,证属阳明里热与太阴里虚、水湿互结。

处以甘草泻心汤加味:生甘草12g,炙甘草12g,黄连6g,黄芩10g,干姜10g,党参10g,半夏12g,大枣30g,升麻10g,白蔹10g。3剂,水煎服。另取草决明30g,蒲公英30g,浓煎取汁作漱口用,日3一5次。药后疼痛明显减轻,仅余一个溃疡点,继服3付而愈,至今未发。

甘草泻心汤治疗药物过敏反应

作者/白峻峰

甘草泻心汤为仲景方,由甘草、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党参、大枣七味药物组成。近两年笔者用该方内服、外洗,治疗5例药物过敏(其中4例磺胺过敏,1例四环素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粘膜皮疹、外阴龟头溃烂的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病例

王某,男,36岁,年9月20日诊。患者因咽痛服用抗菌优一天(4片),于当日晚出现全身胀痒不适,口唇、肛门、阴囊等部位搔痒微痛,次晨上唇、左手拇食指间出现药疹,阴囊龟头肿胀搔痒。

经服用扑尔敏、强的松等药,搔痒减轻,唇、手部皮疹消退,但阴茎龟头与会阴部出现溃烂,并有水样渗出液,色微黄,胸微闷,心中愦愤然烦杂无奈,进食不馨,因而就诊于中医。

诊见:痛苦面容,阴茎龟头有如小米粒大溃疡面五个,会阴部有如豌豆粒大溃疡面一个,舌红、苔薄黄,六脉虚大稍数。处方:生甘草30克,干姜、黄连、半夏各6克,黄芩15克,党参10克,苦参20克,大枣3枚。

头二煎煮取毫升,分3次一日服尽,第三煎煮取毫升,熏洗阴部,用药两天,诸症悉除,溃疡面愈合。

甘草泻心汤,《金匮要略》用其治疗狐惑病,张师曰:“狐惑之为病……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药物过敏反应出现口唇或阴部药疹溃烂者,笔者根椐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选用甘草泻心汤加苦参试治该病,竟获意外之疗效,5例患者给药2~4剂全部治愈。因系临证偶得,有待同道在临证中进一步验证。

本文摘自《新中医》年第二期,作者/白峻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gongnuan.com/jbby/16012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