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的春天,游玩、踏青,好不快哉~
然而总有那么一群人无福享受这大好的春光……他们是谁呢?没错,就是患有过敏性疾病的人。
主创们前期的文章讲过,风为春季主气。而风邪的特点就是善行数变、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易袭人的上部头面(见我们前期文章《春天来了,面部皮炎多了》、《春季护养皮肤早知道》、《一个敏感的话题》)。因此,一大堆过敏相关性疾病也就应运而生了,除了我们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皮炎、湿疹,还有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等。
这个时候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查过敏原!查到了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过敏,只要避开了,不就能尽情享受大好春光了?
然而,拿到过敏原检查结果后,很多人会大失所望:“我花了好几百块钱为何什么都没查出来?那医生凭什么说我这是过敏?”“我得病前根本没吃芒果,为啥显示的我芒果过敏”“查出来我居然对牛奶过敏,可是我天天喝牛奶也没见有啥不舒服反应啊?”“霉菌过敏是个什么东东?”等等等等类似的场景……又陷入纠纷中……
今天主创们就为大家讲一讲,过敏原查不出来,这锅究竟该甩给谁?
(万紫千红的春天,主创们把春天带回了家~主创们家中的插花)
惯例,首先来讲讲基本概念。
什么是过敏?
正常情况下,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大都面临两种命运:1.被机体识别为有用或无害物质,则将与人体和谐相处,最终将被吸收、利用或被自然排出;2.被识别为有害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则立即做出反应,将其驱除或消灭,这就是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但是如果这种应答超出了正常范围,即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也进行攻击时,就称为变态反应(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过敏)。
因此,很多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反复不愈时总问医生:“大夫,我得这个病是不是抵抗力太低了?”这下就明白了吧!不是你的抵抗力低(抵抗力低的人应该总患感冒发烧咳嗽之类的感染性疾病才是~),而是免疫系统异于常态的敏感,也就是对不该高的时候你的却高了……
临床上将变态反应分为4型:Ⅰ型(速发型)、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Ⅳ型(迟发型)。最常见的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的疾病有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属于Ⅱ型变态反应的疾病有药物引起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天疱疮、类天疱疮等;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的疾病有血管炎、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疾病有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某些自身免疫病、移植物排斥反应等。从上述定义和分类来看,我们绝大多数人关心的过敏反应主要是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疾病的发生常常包括上述多种类型,比如最常见的湿疹、药疹等,则可由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单独或共同参与引起。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它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也就是每个人过敏的原因都不一样。主要分为食物性、接触性、吸入性、注射性等。过敏原检测手段也就根据这些分类应运而生了。
常见的过敏原检测手段包括哪些呢?
1.斑贴试验
通俗地讲就是把可能过敏的物质制作在一块胶布上,贴于皮肤,48小时后去掉,间隔30分钟、视情况可延长至1天甚至2天后观察皮肤的红肿反应。
适应症:主要针对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包括接触性皮炎、手部湿疹、化妆品皮炎、面部皮炎等等(也就是皮肤接触到什么东西以后引起的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皮肤病发作急性期不宜进行;化验前1周和化验期间不能服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化验前3天和化验期间不能服用抗组胺药(就是常说的抗过敏药);化验期间局部不能见水洗澡等(否则就洗掉啦)。
2.点刺试验、血液变应原筛查
点刺试验通俗地讲就是拿针扎几个小眼,刺破皮肤从而把各种可能过敏的物质少量引入机体,观察反应。现已基本被血液变应原筛查(也就是抽血化验)所替代,也就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对每种过敏原产生的特异性独一无二的IgE抗体来寻找过敏原。
适应症:主要针对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包括荨麻疹、药疹、特应性皮炎及湿疹等(也就是你把过敏原吸入或者吃进肚子内引起的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基本同前。
3.光敏试验
通俗来说就是检查看你对紫外线过不过敏,主要针对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
适应症:主要针对和日晒有关的皮肤病,如怀疑是多形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日光性荨麻疹等。
注意事项:避免食用一些光敏性食物(如灰菜、雪菜、莴苣、茴香、苋莱、荠菜、芹菜、菠菜、芥菜、无花果、柑橘、柠檬、芒果、菠萝等)、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灰黄霉素、阿司匹林、扑尔敏、氯丙嗪等吩噻嗪类、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等,参考我们前期的文章《夏日炎炎话防晒》)以及受试部位避免接触外用光敏剂(如化妆品中的香料:佛手柑香油、柠檬油、檀香油、麝香、龙涎香等)。明确诊断紫外线会加重的疾病不宜再进行光敏试验,如红斑狼疮、卟啉病等。
看了上述介绍,是不是就清楚自己究竟该选择哪种方式查过敏原啦?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看你主要是什么疾病、哪种过敏途径参与的:怀疑是皮肤接触什么东西引起的过敏,那么选择斑贴试验;怀疑是吸入或者吃了什么东西引起的过敏,那么选择点刺试验或者血液变应原筛查;多发生于日光暴露部位(如面部、前臂等)的皮肤病可以查光敏试验;有些疾病,比如湿疹,两者都可能参与的话自然是最好两种都查;而药物过敏,则主要靠病史询问(也就是你接触什么药物以后开始出现过敏反应,则该药物就是你的过敏原),临床上一般不针对药物进行过敏原检测。
那么,终于讲到最开始的问题了:这么多检查手段,为何查不出来我的过敏原?或者查出来的结果看起来很诡异?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摊手~),能明确发现自己过敏原的患者,临床上连一半都占不到……为什么呢?
首先,机体的免疫系统非常庞大和复杂,上面也讲过了,有时候不是单一因素和类型参与的过敏反应,很难明确一一对应,加之机体过敏反应受患者居住条件、免疫状况等很多因素影响,有时候并不是稳定不变的(这也就是有的患者经常会问到:为何我以前吃鱼/虾/其他很多不同的东西一直不过敏,怎么这次一吃就过敏了?亦或者:我之前化验过敏原对牛奶过敏,怎么过了一年再化验就不过敏了?)。
再者,过敏原检测包含的种类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上面也提到过,过敏这个事情有很强的异质性,就是人和人差异很大!最常见引起过敏的诸如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花粉、粉尘、尘螨、鱼虾海鲜、牛奶、鸡蛋、坚果、紫外线等,还都比较好猜,但除此之外还有太多太多你想不到的东西(之前的《一个敏感的话题》的漫画里面说有的人对自家孩子、Wi-Fi、贫穷过敏,哈,这自然是一句玩笑话。不过也说明每个人过敏的原因差异太大了。受热、受凉、受压等等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有的人甚至是对自身释放的某种东西过敏,比如临床上就有胆碱能性荨麻疹一病。世界是亿万物组成的,把世上所有的物质都查一遍根本不现实)。
过敏原这么难查,我们还要不要查?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发现究竟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引起的过敏,但是万一发现了,避免再接触以后就有可能大大减轻病情甚至痊愈,岂不是很幸运?当然,过敏原的检测一般都不便宜……视您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关于过敏原检测报告中各种奇奇怪怪的结果解读,比如您可能看不懂的什么螨虫、霉菌、各种植物等,以及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解读,详细内容可以参医院皮肤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