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因持续高温、高湿度的外环境,加上皮肤出汗多,故是皮肤病好发季节。
夏季常见的皮肤病有夏季皮炎,日晒伤、光敏性皮炎、虫咬皮炎、痱子和脚癣等,了解这些夏季常见皮肤病可以有效控制皮肤病的发病率。
夏季皮炎
病因:汗液中含有大量人体组织的代谢废物,其会与皮肤产生化学反应,引起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和炎性细胞聚集,从而导致皮炎。
发病特点:夏季皮炎最大的特点就是疾病严重程度与气温密切相关,天气闷热皮炎会加剧,天气凉爽皮炎自然会减轻。大多数皮炎秋季气温下降后可自愈,但往往第二年复发。若治疗不及时导致反复发作,患者患处皮肤变厚。此病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女性。
防治:保持室内通风和皮肤清洁干燥,不宜穿闷不通风的衣裤;可经常用温而偏凉的水清洗患处,切忌为了止痒而用热水烫洗患处;夏季多饮水,不宜多饮含糖饮料;高温天气尽量多待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频繁外出,外出时最好使用黑色遮阳伞遮光;很多食物和植物也可防治夏季皮炎(如薏苡仁汤、绿豆汤、大麦茶、菊花茶、金银花露等,也可用鲜藿香、鲜佩兰煎汤代茶);潮湿闷热的季节可以启用空调除湿,以免身体出汗过多。
日光性皮炎
病因:日光性皮炎又称晒斑或日晒伤,是强烈日光(主要是中波紫外线~nm)照射引起的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其反应强度与光线强度、照射时间和范围、肤色深浅等有关。
夏天进行皮肤长时间曝晒于日光下的活动易产生直接光敏反应;少数对光线特别敏感的患者经光感物质吸收紫外线作用于皮肤细胞膜、胞核及胞浆,使细胞受损,引起轻重不等的间接光敏反应。
防治:常参加室外锻炼,但对日光感受性强者应避免曝晒;夏季外出应撑伞,戴宽边帽,穿长袖衣服。如需接触较强的自然日光可于晒前15分钟涂遮光剂,也可用防晒膏或防晒油;若出现明显红肿,可选用外用溶液、洗剂以减轻红肿,严重时可加用泼尼松,并及时就诊。
光敏性皮炎
病因:光敏性皮炎是由于患者对紫外线过敏所致,仅见于少数人。其有时被认为是对阳光的过敏,是一种阳光引发的免疫系统反应。其最常由化妆品中含的香料引起,如洗面奶、沐浴露等都含有多种香料成分,它们在洗浴时渗入皮肤、在散射阳光的作用下,使某些人的皮肤发生过敏性反应。
此外也可由药物引起,常见的可引起皮肤光敏反应的药物有:噻嗪类利尿剂、氯丙嗪、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四环素、磺胺类药物、萘啶酸、胺碘酮、奎宁和奎尼丁、呋噻米等。其发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外源性光敏物经皮肤接触或内服吸收,二是皮肤吸收了一定能量和一定波长的光。
防治:从事户外活动时应当做好防护工作,加戴太阳帽、穿长衣长裤、打遮阳伞等;若症状明显,可服用抗过敏药物;易产生光敏的患者食用某些蔬菜(如芹菜、油菜、菠菜等)后也可产生光敏,应加以注意;痒感较重的患者可冷敷患处:取半盆冷水,将毛巾浸湿,叠成两层,挤至半干,紧敷痒处。每5分钟清洗一次,可止痒;坚持用凉水或温水冲澡,不使用任何清洁护肤品可缓解光敏性皮炎病情、防止复发。
虫咬皮炎
病因:虫咬皮炎又可称“丘疹性荨麻疹”,现今几乎都认为其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是由节肢动物类叮咬引起的外因性变态反应。
当患者被节肢动物,当臭虫、跳蚤、蚊子、蠕虫类等叮咬时,该昆虫唾液可注入皮肤内,若被叮咬者具有过敏素质倾向,通过几天数次叮咬之后则可致病。多数学者认为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不同患者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
防治:搞好个人卫生,常常洗澡,同时水温不宜过高,以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为宜。贴身物品要常常清洗曝晒。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避免潮湿。要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地做些运动以增强体质,外出旅游最好穿上长裤,以防下肢被虫咬伤。病医院就诊,免得延误病情。
防治疾病,从日常细节做起。
温馨提醒
7月8日医院皮肤科张国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来我院应诊。擅长:银屑病、白癜风、斑秃、皮炎湿疹、药疹、皮肤肿瘤及性病的诊断和治疗。
7月24日原医院皮肤科王刚生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津贴)来我院应诊。擅长:过敏源检测(荨麻疹、湿疹等);真菌检测(甲癣、手足癣、体癣、股癣等)。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