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S专栏卡泊芬净治疗成人耶氏肺孢子

文章来源:固定性药疹   发布时间:2021-10-2 9:44:35   点击数:
 盖百霖副作用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8628.html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耶氏肺孢子菌引起的肺间质性浆细胞性炎症。PCP一直是艾滋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基于目前高效的抗病毒治疗和抗肺孢子菌的预防治疗,PCP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发病率已大幅度降低。然而,随着肿瘤化疗、器官移植、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的应用,非艾滋病患者PCP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病死率高达30%~50%。与艾滋病患者相比,非艾滋病患者PCP发病急、进展快、易误诊,且病死率高。因此,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非艾滋病患者PCP的发生。此外,PCP的治疗也是一个难点问题,磺胺类药物作为PCP治疗的一线药物,特别容易引起过敏、药物性肝损等不良反应,而二线药物的使用又面对诸多不确定性,那么如何在临床中早期识别PCP并及时有效调整抗PCP的药物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需要不断积累和反复学习的过程。现就一个PCP病例与大家分享。

01病例资料

基本情况:患者,女,56岁,因“多关节疼痛13年,间断咳嗽、气短3月”于年3月17日入风湿免疫科。

现病史:1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关节肿胀疼痛,伴晨僵,当地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甲氨蝶呤、地塞米松、布洛芬、罗红霉素”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停药,后病情反复,自行间断口服“地塞米松”(具体不详)。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气短,阵发性干咳为主,无发热寒战,无胸痛咯血,于外院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1月前于我院行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肺炎、双侧胸腔积液。给予甲强龙40mg、吗替麦考酚酯mgBID、吡非尼酮等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后又出现咳嗽、胸闷气短不适,并进行性加重,为求诊治,门诊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收入风湿免疫科,发病以来食纳可,睡眠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年8月行宫颈锥切术。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70mmHg。双手指端关节轻度畸形。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Velcro啰音,心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未见水肿。

重点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92×/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4%;

巨细胞病毒定量:5.2E+IU/ml;

降钙素原、G试验、GM试验、TSPOT、痰培养、血培养:均阴性;

CD4+绝对计数:cells/ul。

胸部CT:1.两肺间质性肺炎;2.两肺下叶肺大泡;3.右肺下叶钙化灶;4.双侧胸膜增厚;5.双侧胸腔积液。

初步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

胸腔积液

肺部感染

02治疗过程

治疗方案:

针对肺间质纤维化予以甲泼尼龙、吡非尼酮、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因患者氧合指数进行性下降,遂转入重症医学科,予以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及保护性通气策略。入住ICU第2天经验性启用磺胺进行目标性抗PCP治疗(4片/次,1次/8h,鼻饲),后入ICU第5天肺泡灌洗液NGS结果证实耶氏肺孢子菌。治疗7天后患者出现全身大面积皮疹,考虑磺胺过敏,立即停用磺胺,换用“卡泊芬净(50mg/次,1次/1d,静脉滴注)+克林霉素(0.6g/次,1次/8h,静脉滴注)”抗PCP治疗,疗程12天。

03治疗效果

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抗PCP治疗3天后,炎症指标未见明显升高,体温峰值下降,皮疹基本消退。连续用药12天后,患者体温和炎症指标均正常,遂停用所有抗生素治疗。出院时,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77×/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50%;降钙素原0.ng/ml;氧合指数mmHg。

04分析与讨论

患者系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口服激素,系免疫低下人群。3月前出现阵发性干咳伴气短,逐渐进展为呼吸衰竭,伴高热,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

耶氏肺孢子菌是一种机会致病性真菌。在健康人体中,可长期潜伏于气管、支气管或肺泡腔内,而在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宿主中其不断增殖,发生机会性感染,引起免疫应答异常,形成急性肺损伤,导致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代谢障碍。PCP最常见于艾滋病患者,也可发生于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近年来随着抗病毒药物的规范使用和对耶氏肺孢子菌的常规预防,艾滋病患者的发病率较前下降,但在非艾滋病患者中病死率仍然高达33%-60%。

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后,肺泡灌洗液NGS提示耶氏肺孢子球菌感染。予以磺胺抗感染治疗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感染指标显著改善,但治疗7天后患者出现皮疹,并逐渐融合成片,色红。大剂量复方磺胺甲恶唑是治疗PCP的一线用药,但常常伴发皮疹、发热、电解质紊乱、骨髓抑制和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本案例中患者出现大面积皮疹并逐渐加重,考虑磺胺相关不良反应,遂启用二线治疗。因患者基础存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存在伯氨喹使用禁忌,遂换用“卡泊芬净+克林霉素”抗PCP治疗。卡泊芬净是一类半合成棘白菌素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可通过抑制β-(1,3)-D-葡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胞壁完整性破坏及细胞溶解,其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毒性小,可用于磺胺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PCP患者。在用药3天后,患者皮疹基本消退,炎症指标未见明显升高,体温峰值下降,提示抗感染治疗有效。

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中,使用吡非尼酮抗纤维化、甲泼尼龙抗炎治疗,针对患者呼吸衰竭,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感染得到控制的同时,抗肺间质纤维化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整体病情好转,患者最终脱离危险。

总结患者的救治过程:基础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服用激素,CD4+绝对计数降低,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若临床症状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和发热,胸部影像学提示间质性改变,使用多种抗生素及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患者呼吸衰竭仍无法纠正,需考虑PCP可能,需及时予以抗PCP治疗。

供稿/审校:张静静医生

西安医院重症医学科

专家述评

这是一个“卡泊芬净+克林霉素”治疗磺胺过敏的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比较成功的案例。患者中年女性,既往因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口服激素,本次因“多关节疼痛13年,间断咳嗽、气短3月”之主诉入院,胸部CT提示两肺间质性改变,考虑“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后逐渐发展为I型呼吸衰竭,肺泡灌洗液NGS检测为耶氏肺孢子菌,口服磺胺抗PCP治疗7天后出现全身皮疹,并快速发展为重症药疹,遂停用磺胺治疗,计划启用PCP二线治疗(伯氨喹+克林霉素)。但患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伯氨喹绝对禁忌,启用“卡泊芬净+克林霉素”继续治疗12天后,患者氧合改善,炎症指标恢复正常,病情好转。该病例比较特殊,常规PCP治疗的“二线治疗”有所限制,通过不断进行动态临床观察,积极调整方案,大胆尝试,最终使患者获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gongnuan.com/xgyy/160125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