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反应本质上可能是变应性反应或非变应性反应,药物变应性反应是由免疫介导的药物超敏反应(DHRs)。药物可以引诱多种类型的免疫反应,包括非过敏性DHRs在内,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5%。非过敏性DHRs与过敏类似,但是没有任何已被证实的免疫机制。其突然产生,常常让人措手不及,乃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药物过敏反应的类型及机制
药物过敏反应的症状
1.全身症状
(1)药物热:它常常是药物过敏最早的表现。一般延续高热,常达39℃,乃至40℃以上。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运用各种退热措施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落。若首次用药,发热可经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产生;若再次用药,则由于人体已致敏,发热可迅速产生。
(2)过敏性休克:强烈而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落、烦躁不安、昏迷、抽搐、喉头水肿和荨麻疹、皮疹等症状。50%的过敏性休克是由药物引发的,最常见的是青霉素过敏,多发生在用药后5min内。
(3)血清病样症状:为Ⅲ型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各种形态的皮疹、全身瘙痒、脸部及眼睑部水肿、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等;严重的可出现肝、肾等伤害,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乃至危及生命。典型的血清病样症状常在用药后1~2周发生;如果病人过去曾用过这类药物,则症状可在1~2天乃至数分钟内产生。
(4)血细胞减少症:为Ⅱ型过敏反应,主要有药物而至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引发的粒细胞缺少症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皮肤症状
(1)固定性药疹:常见于躯干和四肢,是最常见且易于诊断的药疹。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紫癜、水疱、表皮松解及瘙痒疼痛,有时还会伴随低热。皮疹消弱后需数月或数年色素完全消弱。
(2)荨麻疹:皮肤突然剧烈瘙痒或炙烤感,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局限性块状的浮肿性风团,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见为指甲至硬币大小,略高于周围皮肤。
(3)剥脱性皮炎:局部先产生红斑、水肿、痒痛感、或伴发热,如及时停药和医治,大多数病人可在1~2天内消弱。严重者以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反复脱屑为特点,累及皮肤大部(2/3)或全部。其预后取决于病因、病变程度及医治是不是正确、及时。病情重者可死于严重并发症和原病发恶化。
(4)红斑狼疮样反应:又称红斑狼疮综合征,典型的皮肤损伤为椭圆形的中央呈紫色凹陷,边沿红色隆起。
抢救药品
应按要求配备必要的抢救装备和药品,如氧气、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异丙肾上腺素等,以积极有效地应对过敏反应的产生。
本文来源于:丁香园,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本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好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