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了一位患者,他全身血液是蓝紫色、多器官衰竭。原来他天天吃隔夜菜,结果导致食物中毒。
//
▲舌头是蓝紫色
▲抽出的血液竟然是蓝紫色
医院时,刘爹爹舌头是紫蓝色,还出现多器官衰竭的症状。医生对他先进行了血液净化,血液抽出来以后,竟然是紫蓝色的。医生分析是食物中毒,这跟患者习惯吃隔夜菜和最近的高温天气有着直接联系。
六十多岁的刘爹爹平时一个人住,非常节约。每天的剩菜剩饭没吃完的就留到第二天再吃,舍不得倒掉,做一顿饭可以吃几天。
由于刘爹爹平时的饭菜以蔬菜为主,高温天里蔬菜非常容易分解产生亚硝酸盐,导致食物中毒。
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重症监护室主任吴文娟提醒:
植物中的氨基酸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亚硝酸盐。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很容易细菌繁殖。细菌越多,产生的亚硝酸盐就越多。
医生给刘爹爹持续进行血液净化、抗感染和器官保护等治疗。目前,他已经恢复神志,器官损坏的情况也得到了明显好转,脱离了生命危险。
医生提醒市民,医院收治的患者中,有不少都是食用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后,导致身体出现意外。热天饮食一定要确保卫生,做食物过程中要防止细菌污染;尽量现做现吃,不要长时间保存;隔夜菜不是不能吃,但在夏季尽量不要吃。
详情请看电视报道↓↓↓新闻加点料■7月23日,海南省的李女士一家8口,有6口人都发生呕吐、腹泻和发高烧症状,医院经对病人进行了解,怀疑是菜放久了变质所致。
■去年9月,据《扬子晚报》报道,56岁戴师傅及其80岁母亲、57岁妻子,相继被查出肠癌和胃癌。戴师傅一家平时生活比较拮据,食物有点烂了从不舍得扔掉,将坏的部分切掉接着吃,还经常吃隔夜的剩菜。
医生推测,丈夫、妻子及老母亲都相继患上消化道癌症,应该与家庭长期的饮食习惯有关。“长期食用隔夜菜、霉变的食物容易摄入过多的亚硝酸盐,容易诱发消化道癌症。”
亚硝酸盐的有毒和致癌性亚硝酸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长期大量食用含亚硝酸盐的食物有致癌的隐患。因为亚硝酸盐在自然界和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中可以转化为亚硝胺,长期食用会引发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少食用腌制及储存期较长的食物,有效避免亚硝酸盐中毒。蔬菜尽量应该当顿吃完、当天吃完,尤其是在夏季,因为蔬菜过夜营养价值就下降了,而且容易导致亚硝酸盐增加。虽然荤菜亚硝酸盐含量不高,变化也不大,但应注意冷藏保存,防止腐败变质。
23岁女孩吃出直肠癌,有这些习惯的人要小心了!扬州一名23岁姑娘和一名35岁女子
都得了直肠癌
她们的患病原因
竟和很多人爱吃的……有关!
便血3个月没在意
23岁女孩确诊直肠癌
23岁的女孩小玉(化名),出现便血近3医院检查。她以为自己患了痔疮,医院买了一些外用药膏自治。“病情一再加重,直到出现食欲减退、消瘦、全身无力等症状,医院检查。用直肠镜一查,是直肠癌。”医生惋惜地说。
医生说,与别的癌症不同,直肠癌开始时,除了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便血,并没有疼痛难耐、突然消瘦的症状,“这些表现很容易让患者以为拉肚子,或者痔疮。”
专家也表示,直肠癌早期症状与痔疮非常相似,就是大便带血,很多患者因为忽视了这个不疼不痒的便血,没能及时确诊而贻误病情。
生产时患上痔疮
活检结果竟得了直肠癌
另一个病例,医院肛肠科。35岁的李女士(化名),生产时患上痔疮。半年前,她觉得病情加重了,医院做了一个痔疮切除手术。术后,她医院换药。谁知连续换药三个月,李女士的创口一直在滴血。
医生为她换药时觉得很奇怪,简单做了一个肛门指诊,确实有异样,就立刻取了标本送去活检,结果显示是直肠癌。
她们为何患上直肠癌?
爱吃火锅麻辣烫喜欢熬夜
23岁的小玉以及35岁的李女士,怎么会患上直肠癌?
在医生向她们问及病史时,她们都提到了喜欢吃火锅、麻辣烫、烧烤,都喜欢熬夜玩游戏,看电视剧。
医生说,“那个小姑娘告诉我,每周不吃个两三趟烧烤、麻辣烫,觉得馋馋的。最厉害的时候,晚餐吃完火锅,夜宵接着吃麻辣烫。”
对于那些已经出现便血,或者确诊直肠癌的病人,第一时间治疗最为关键。
直肠癌在癌症当中并不算最极端的一种,如果是早期,只需要手术清除病灶,术后定期复查,调整提升生活品质规律,5年的存活期高达95%。专家都表示,“手术之后,如果5年之内不再复发,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痊愈。”
但是,小玉和李女士必须要切除直肠和肛门,然后在肚上做一个人造永久性肛门来方便以后排泄。
常食麻辣烫致癌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网上曾曝出过不少人因为经常吃麻辣烫而患病的事件。
20岁女孩吃麻辣烫后胃肠穿孔年8月,来自吉林的20岁女大学生由于吃麻辣烫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而后病情反复,又经历了胃肠道出血、十二指肠穿孔、肠道回盲瓣处粘连等病症。
医院营养师顾中一介绍,麻辣烫当中含有高脂肪、高糖分以及辣椒素。在一定浓度的情况下,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损伤。
麻辣烫烧烤当主食,女白领胃癌晚期据媒体年7月报道,南京23岁的女白领小陆,由于拼命工作忽视了一日三餐,常常随手叫些外卖或者随便找一家街边小店就打发了一顿正餐。凉皮、麻辣烫、烧烤和沙锅,都是小陆个人菜单中的“主食”。此外,小陆早晨也不会正经地留足时间吃早餐,经常在路边摊上随手买些煎饼,成为一个上午的能量。
后来,频繁的胃痛以及出现黑便的症状让她觉得不太对劲,医院做了胃镜检查。这一查,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爱吃麻辣烫得舌癌,女孩切掉半边舌头因为爱吃烧烤、麻辣烫,一名19岁的大一女生在年1月份失去了半条舌头。
据悉,这名年轻的女生是南京一所高校的大一学生,她一到冬天就特别爱吃麻辣烫、油炸食物和烧烤等,后来发现舌头上有一处破口,三个月后溃疡面积越来越大。经医院确诊,已是舌癌中晚期,最终切除半个舌头。
“麻辣烫”致癌的例子不止一个了,一般都是年纪不大的人,在嗜食“麻辣烫”半年甚至几个月之后发现了癌症,以胃癌、食道癌、直肠癌为多。其实,与其说是“麻辣烫”致癌,不如说是已经有了癌症趋势的人,特别喜欢吃“麻辣烫”之类刺激性的食物,嗜食“麻辣烫”可以是致癌因素,也可以是癌症警报。
很多人觉得,麻辣烫吃得越辣越烫越过瘾。其实,在食道癌、直肠癌的患者中,平时喜好热食热饮者占90%以上。这些人的食物或者饮料的平均温度为71到74摄氏度,个别还达到了88摄氏度。
这样的温度不得了!
到底咋回事?实验表明,吃75摄氏度左右的食物或者饮料,食管上皮就会有反应。到了80摄氏度左右,食管黏膜上皮会出现坏死、不典型增生。如果每天进行高温热食饮食一次,连续25天,就会出现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性增生。这一现象一旦加重,就是食道癌的癌前病变了。
“重口味”成直肠癌高发病因
肠癌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是诱发肠癌的主要因素。胃肠道在消化高脂肪类食物时,需要更多的胆汁,多余的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黏膜,容易使肠黏膜发生癌变。
再加上都市人的运动量减少,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所有肿瘤的发生都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运动量少还会导致肠的蠕动比较慢,存储的宿便比较多,增加患癌几率。
夜生活频繁,三餐无规律也是诱因长时间的夜生活、三餐饮食没有规律、暴饮暴食、饮酒无度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诱发肠癌的发生,而这些生活方式一般都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这就导致了此类疾病的年轻化趋势。
长期饮食品种单一,吃隔夜饭也是成因吃得太好容易得肠癌,而吃得太单一也会出问题。有老两口,老爷子76岁,被查出直肠癌,没过多久,老伴儿也医院。而老两口平时很注意饮食,荤腥食物吃得少,蔬菜吃得多,怎么还会得肠癌呢?
原来夫妻俩每天都吃很固定的几样食物,几十年来几乎没有改变过。虽然蔬菜吃得多,但长期饮食品种单一,又习惯了节俭,吃隔夜饭菜等,都是患肠癌的诱因。
专家建议这些人是直肠癌高危人群
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结直肠癌确诊病例44万例,每年死亡患者多达23万人。结直肠癌是一种典型的“富贵病”,与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饮食方式有关。年轻人患结直肠癌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环境因素次之。
1、家族性结肠多发性腺瘤病、结肠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的人
2、经常吃高脂高热食物、生活不规律、抽烟嗜酒、有熬夜习惯的人
4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做肠癌筛查
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有的可能只是腹部不适或者腹胀,这使得很多人并不在意,还有的患者因为出现便血症状而误以为是痔疮,结果耽误了治疗。专家建议,大家应重视肠癌的筛查,健康人群45岁以上应每年做便潜血的检查。
4个自测直肠癌的方法
便血:便血色暗红,排粘液便,或者腥臭的脓血便。
直肠刺激症状: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里急后重。
肠梗阻症状:开始时大便变形、变细,严重管腔狭窄时可以导致排便困难。
伴随症状:晚期出现贫血、消瘦、乏力、恶病质等。
男孩后背长出大片黑斑,竟是这种常用药引起的江西男孩雯雯从6岁起突然在后背长了硬币大小的黑斑,此后4年间,陆续长了四五块同样的黑斑,家人十分不安。这到底是得了什么怪病?
//
▲雯雯身上的黑斑
几年间,医院都去过了,却始终没找到病因。暑假里,雯雯来到浙大儿院皮肤科就诊终于查到了病因,竟然是感冒药引起的。“这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健康盲区,需要引起重视。”为雯雯治病的浙大儿院皮肤科医师郑磊提醒家长们。
郑磊医师为雯雯详细地进行了检查,发现孩子背部及左前臂有5块圆形及椭圆形暗褐色色素沉着斑,边界清晰,皮疹直径约2.5cm至6cm大小不等,圆形斑块并没有瘙痒、疼痛感。郑医师为其进行血常规、血小板等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
郑医师详细询问了雯雯家长,黑斑点发出时是否服用药物,有什么异常?家长回忆起来,好像是每次感冒服药后都会出现背部褐色红肿,有时伴有水疱及渗液,发出时有很轻微瘙痒及疼痛感,但黑斑周围皮肤无红肿及破溃。郑医生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考虑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的致敏可能性比较大,雯雯被诊断为固定型药疹。
郑医生说:“轻微的局部皮损可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收敛,激素药膏局部抗炎治疗;有糜烂渗液者可用湿敷治疗。”此外,建议雯雯家长做好服药日记,尤其是感冒后服用的相关药物,便于医生帮助筛查出可疑致敏药物,尽可能明确病因。一旦发现致敏药物,要立即停用致敏及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
固定型药疹治愈后,可能会留下色素沉着,但是一般不会很明显,而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轻或消失。
有了郑医生的诊断,总算找到了怪病的原因,雯雯一家心头的疑云散尽了。一般什么样的情况可能是药物反应呢?
浙大儿院皮肤科副主任李云玲说,浙大儿院皮肤科每年都会遇到10余例固定型药疹。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三类药物是已知的常引起固定型药疹的药物。
她说一般固定型药疹形态很特殊,易于识别。皮疹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尤以口唇及口周、龟头、肛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手足背、躯干等处多见。
其特点是首先有局部瘙痒,随后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颜色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炎症剧烈者中央可形成水疱。发作愈频色素愈深,愈后可见遗留色素沉着。每次服用同样药物后在同一部位发生,也可能会同时增加新的损害。数目可单个或多个,也会有广布全身的病例。皮疹大小一般0.2到数厘米不等。
固定型药疹消退时间一般为1-10天不等,但阴部发生糜烂溃疡者常病程较长,可迁延数十日始愈。多数病例无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乏力或食欲减退,一般均较轻微。
需要家长们注意的是,有些重症药疹发作非常凶险,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类、巴比妥类、抗癫痫药、抗生素类等药物可能诱发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皮损迅速加重,全身黏膜受累、伴显著内脏损害、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恶心、腹泻、谵妄、昏迷等时,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被叮后已致两人丧命!进入高发期,请留意这种飞虫近日连发多起马蜂蜇人的事件
已有人不幸身亡
接下来的秋天,是它们的活跃期!
//
小伙被叮一下陷入昏迷
昨日上午8时左右,王先生驾车途经沈阳,一辆运送蜜蜂的车辆超车的时候,一只蜜蜂飞进了王先生的车厢。
王先生感觉一阵刺痛后就呼吸困难,他强忍不适将车开出高速,停在路口,高速交警随后拨打。
医院的时候已经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医生发现王先生随身携带多种抗过敏药以及治疗哮喘的喷雾,因此判断王先生属于过敏体质。立即对他进行了治疗,王先生目前已经脱离危险。
老太被蜇后送医急救
一个星期前,家住鞍山市立山区70岁的王老太独自一人到家附近的凉亭山上散步。走到半山腰时,突然一只马蜂飞了过来,王老太赶紧躲开,可没想到随后飞过来数十只马蜂。
她赶紧往山下跑,但马蜂穷追不舍,直到她跑了多米,趴在地上,这群马蜂才散开。而此时,王老太感觉浑身疼痛,腿、胳膊、脖子、面部非常疼。
等到家的时候,老人浑身上下凡是没被衣服遮住的地方都起了大包,钻心的疼!王老太听别人说,用肥皂水洗一洗能治马蜂叮咬,于是立即找来肥皂,清洗患处。虽然洗完后疼痛有所缓解,但包却越来越大。晚上8点多钟,老人出现了呼吸困难、心衰等症状,被家医院治疗。
护士粗略数了数,王老太全身足有60多个大包,整个脸已经肿得变形了。经过一夜的治疗,老人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第二天早晨,老人出院回家休养。
毒蜂蜇人,严重可致命,刚刚过去的上半月,已经有两人被毒蜂攻击身亡。
■8月13日,贵州镇远县。一名七旬村民刘某被村民发现其倒在村外烟田坎边死去,身上有多处马蜂蜇伤痕迹,确认死亡原因系被马蜂群围攻。
■8月10日,湖北大冶市还地桥镇,一名六旬女村民在菜地除草时,不幸被马蜂蜇身亡。当时她说两只脚被蜇了,于是儿子就骑着摩托车送她去2公里远的卫生所,结果没等赶到人就不行了。
蜂针有的携带很强的毒性,蛰伤后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呕吐、头晕等症状,其中包括严重的凝血反应、心肌损伤、肝肾损伤。此外还会损害骨骼肌,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成人呼吸综合征,甚至休克死亡。
马蜂的毒液呈碱性,蜇人后将毒刺缩回,可反复蜇人。
据粗略统计,全球每年有近千人不幸被蜂蜇伤致死,而民间“10只马蜂蜇死一头牛”的说法,也并非危言耸听。
医院急诊科主任董丽介绍,近一个月来,急诊科已经收治了四名被马蜂蜇伤的患者,王老太是最重的一名。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总院收治了一名被马蜂蜇伤的小伙子,险些丢了性命,在重症监护室里住了一个星期才转到普通病房。
据了解,平均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时是蜂类活动的高峰期。每年秋季也是蜂伤人事件的高发期,上山游玩等要特别当心。
被蜂蜇了怎么办如果马蜂数量较少,只有一两只,被叮处可以局部处理。马蜂毒呈弱碱性,可以用食醋或1%的醋酸,或者无极膏擦洗伤口,伤口残留的毒刺可以用针或者镊子挑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毒液流入体内。
最好的办医院去处理。对于伤情较严重的患者,尽量到当医院救治。
遇到毒蜂时,实际就进入了它的警戒范围,一旦不慎招惹了蜂群,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护好头部,然后伏下身子躲避。
太恶心了!跟下水道一样脏,你却还用它天天洗衣服?现在虽然洗衣机都普及了,但有人觉得贴身衣服还是用手洗比较放心。那么洗衣机使用久了,里面到底有多脏呢?
//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洗衣机的知识:洗衣机除了滚筒、波轮两种洗涤方式,现在洗衣机还有内筒外桶是否全封闭的构造区别。
某些洗衣机“越洗越脏”,主要是因为传统洗衣机内筒外桶相通的结构造成的。
上海市疾控中心曾抽样检查了台使用半年以上的洗衣机,结果内槽霉菌检出率为60.2%,细菌总数检出率为81.3%,总大肠菌群检出率高达%。
传统洗衣机内筒上有很多甩干孔,洗涤、甩干时,内筒外桶的水是相通的,残留在内筒外桶夹层里的污垢,很容易就倒流回内筒,形成污水洗衣。
我们请专业人士拆解一台使用了1年的滚筒洗衣机,拆开后发现脏东西全在内筒三角架上,而这个内筒三角架是真正能接触到水是跟你衣服在一起的。
滚筒洗衣机最脏的地方集中在内筒底三角架、内筒底部和外桶底部,尤其是铝制三角架长期泡在水里,产生污锈,上面的沟缝形成大量藏污死角。接下来拆解的是这台用了3年的波轮洗衣机,打开后实在吓一跳。
污垢藏在内筒外壁、外桶内壁和波轮底下,波轮洗衣机的内筒的壁上面都是一些陈年老垢结在那里。完全不能想象这些污垢和衣服一起洗的“美丽画面”~
从传统的波轮洗衣机来看,其内部分为内筒和外桶,两桶相互之间有空隙相连。由于内筒与外桶之间处于封闭状态,长期使用后,内筒外壁上会积存很多污垢,波轮洗衣机的外桶内壁、内筒外壁、波轮底部成为“重灾区”。
传统波轮洗衣机的结构,内筒全是密密麻麻甩干孔,也就是说它和外桶是相通的;残留在内筒外桶夹层里的污垢,在二次洗衣时,会随着洗涤水流,流回内筒,污染衣服,污水洗衣洗也白搭。
而新式的全封桶洗衣机是内筒上无孔设计,内筒外桶全封闭,水只在内筒中循环,只接触衣物,不接触外桶,没有污水回流,避免了二次污染。
最后,我们将那两台用了1年和3年的老式洗衣机上提取下来的污垢拿去做了检测。为了有一个直观的对比,然后又从下水道捞了不少污水一起送检。
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是:送检的洗衣机里的污垢和下水道的脏水一样,滋生的细菌种类多、数量多,尤其是数量,已经多到无法计数。
实在太可怕了~
详情请看视频↓↓↓
医院皮肤科专家建议:
对几乎每天使用的洗衣机来说,保持干燥常态几乎是不可能的。洗衣机使用时间长了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中它会大量的滋生细菌和霉菌。如果使用传统洗衣机洗衣服、床单被套等上面都会残留这种细菌。而这些滋生的细菌、真菌对妇女和小孩危害最大。特别是小孩子,它会引起一些细菌性的皮肤病比如脓疱疮毛囊炎疥疹等。
而真菌也可以通过洗衣机中的残留物沾染到衣服、衣裤甚至内裤等,这会造成股癣体癣等疾病,特别是女性还会引起霉菌性阴道炎。
如果你家里用的还是老式洗衣机,那么要记得勤清洗勤消毒,一般来说每隔三个月做一次清洗消毒处理,使用洗衣机清洁剂,按照步骤进行即可。
点阅读原文,告诉你黄梅发生的大事!
可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