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风团的形成及演变
风团是皮肤病的基本损害,每一个皮肤科医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原发性皮肤损害了,典型的风团,不仅对医生,对患者也一样,“风疙瘩”、“风si”,这些词每天我们都会从患者口中获得。
典型的风团很好辨认,那么风团又会有哪些演变呢?首先我们还是说说基础,风团形成的几个关键环节:
血管扩张→红斑
血液成分渗出→水肿(轻)、水疱、大疱(重、过度水肿导致组织撕裂而成腔隙)、丘疹、斑块的形成(细胞成分介入)。
风团往往由急性应激因素导致,可能由于相应的受体迅速消耗,故严重程度仅限于血管扩张与血清渗出,随着相应受体消耗殆尽,风团也跟着消退。这也解释了单个风团形成和消退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大面积的皮肤上发生,由于这个不应期的存在,我们在皮肤上就表现为此起彼伏、或形成环形、多环形、甚至地图样损害。
再次借用炎症性皮损的演变小结一下:风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损害,也可以和红斑发生相互转变,更有可能是水疱、大疱、丘疹、斑块等损害的早期表现。
第2节风团=荨麻疹?
提到风团,第一个想起来的病一定是荨麻疹及其10余个亚型,这一点毋需置疑,记得在一次备课的时候,看到上面那张典型的风团照片,我四岁的姑娘都认识那是荨麻疹。
风团是荨麻疹的典型表现,风团可以出现在各种各样的荨麻疹患者,如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多形性荨麻疹、荨麻疹型药疹、色素性荨麻疹,大概在病的名字中出现“荨麻疹”三个字的疾病一定会看到风团样的损害。对皮肤科大夫来说这大概是每个人心目中的共识。但你确定你看到的东西就是风团样损害吗?
丘疹性荨麻疹!
这个诊断应该没有太多的异议,他的风团样损害在哪里?肯定不是我们看到的这个皮损,这应该描述为“纺锤形红色丘疹”,而不是“风团“或“风团样损害”,丘疹性荨麻疹患者会出现典型的风团,但往往不是来找我们看病的时候,而是在出现典型皮损前有一个短时间的风团。同样我们在荨麻疹性血管炎、甚至荨麻疹的患者,我们都有可能看不到典型的风团。
风团可能是某种疾病的早期表现,或皮损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第3节风团常见的疾病
1、带“荨麻疹”三个字的疾病:一定会有风团样损害,如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多形性荨麻疹、荨麻疹型药疹、荨麻疹型玫瑰糠疹、色素性荨麻疹,荨麻疹及其10余个亚型;
2、凡是带有“多形”两个字的疾病,多半也都会出现风团样损害,如多形红斑、多形性日光疹、妊娠多形疹(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和斑块)、多形性荨麻疹;
3、凡是与“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疾病也多半会出现风团样损害,如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嗜酸性血管炎、Wells综合征、嗜酸性脂膜炎、嗜酸性毛囊炎;
4、节肢动物叮咬:丘疹性荨麻疹的近亲——虫咬皮炎,多半也会出现一过性的风团;
5、风湿病皮肤表现多样,风团样损害常见,如风湿性红斑、系统性红斑狼疮、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6、自身免疫性疱病早期也可以出现风团样的损害,甚至可能在早期几年内均以慢性荨麻疹为主要表现,如大疱性类天疱疮、妊娠疱疹等;
7、血管炎性疾病,皮损亦多形,早期渗出可导致风团样发疹,如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过敏性紫癜、荨麻疹性血管炎、巨细胞性血管炎,高IgD综合征等;
8、反应性红斑,红斑、风团本可相互转变,这类疾病中出现风团样损害亦较常见。
9、其他可以出现风团样损害的疾病:Jadassohn-Pellizari型皮肤松弛症、痒疹、渗出性盘状及苔藓样皮炎(Sulzberger-Garbesyndrome),神经官能症性表皮剥脱、月经疹、类癌综合征、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黏液水肿性苔藓、局灶性真皮发育不良、蕈样肉芽肿、皮肤白血病、肥大细胞瘤、施尼茨勒综合征(荨麻疹和巨球蛋白血症)等。
总结不一定全面,有些表达可能也有些不合适,敬请各位同道留言批评指正!
本期内容整理者:
张键主治医师
皮肤美容与外科诊疗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