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作用也都不健全。
所以孩子用药应该更加注意安全,要有别于成人,以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一般说来,小儿不宜用或禁用以下药物。
?
?四环素类药物
四环素类药物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着色变黄和骨生长抑制,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这类药物有: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胍甲环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等。
?喹诺酮类药物
这类药物可引起幼年狗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骨关节,特别是负重骨关节软骨组织的损伤,故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这类药物很多,常用的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激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会遮盖炎症症状,还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雄激素如甲睾酮、丙酸睾酮等长期应用会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尤其是正在患水痘的小儿更要禁用。
?解热镇痛药
含吡唑酮的复方制剂如氨非咖片、安乃近、去痛片、散利痛片等,其解热镇痛效果肯定,但小儿不宜连续使用,很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又如新生儿使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制剂易导致雷耶氏(Reye’s)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阿司匹林对婴幼儿的听神经也有损害。
感冒通的主要成分之一的双氯芬酸钠,儿童服用易引起血尿,不宜作为儿童治疗感冒的常用药,3岁以下儿童禁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因剂量较大(每片75mg),儿童及青少年也不宜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其疗效好,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但应注意使用剂量不宜大,3岁以下儿童应慎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等,连续使用易造成小儿听神经和肾功能损害,6岁以下儿童禁用。
?止泻药
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和慢性肠炎的治疗。该药每片含盐酸地芬诺2.5mg、硫酸阿托品0.mg,其中地芬诺酯对肠道作用类似吗啡,可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
由于国内外不断有应用该药致小儿中毒甚至致死的报道(死亡病例集中于小于2岁的婴幼儿),又因该药小儿用药剂量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因此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2岁以上小儿应慎重使用(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洛哌丁胺(易蒙停),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的治疗。但其作用较地芬诺酯强而迅速,用于低龄儿童易致药物不良反应,如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加之曾有新生儿用药致死的报道,故国内外均限制其用于低龄儿,如我国易蒙停使用说明书中就规定:5岁以下儿童禁用。
药用炭,能吸附导致腹泻及腹部不适的多种有毒与无毒刺激物,减轻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肠蠕动,从而起到止泻作用。但由于该药吸附作用强烈且无选择性,对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的生长活性均有影响,长期应用可致小儿营养不良,故禁止3岁以下小儿长期应用。
?驱虫药
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等)在儿童中感染十分普遍,尤其在我国农村,几乎有95%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感染。因此,对儿童来说,定时化验大便,弄清体内有无寄生虫,有哪种寄生虫,很有必要。
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面黄肌瘦、食欲不振,未经检查便认为有虫,盲目服驱虫药后不见虫体排出,又再服,以致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驱虫药有很多种,有的对多种寄生虫有效,有的仅对少数寄生虫有效。常用的驱虫药有阿苯达唑(肠虫清)、哌嗪(驱蛔灵)、噻嘧啶(抗虫灵)、左旋咪唑、甲苯咪唑、苦楝皮、乌梅、使君子等。这些药都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如阿苯达唑、驱蛔灵虽然毒性低,但常服或过量都可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及肝功损害,故药品说明书规定2岁以下儿童禁用。苦楝皮苦寒败胃,过量还可引起中毒死亡,5岁以下儿童禁用。
?抗感染药物
如磺胺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氯霉素、新生霉素可使新生儿出现溶血、灰婴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故新生儿禁用。按药品说明书规定:头孢克肟,6个月以下婴幼儿不宜使用;替硝唑注射液,12岁以下少儿禁用;奥硝唑注射液,3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抗酸药
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连续使用对小儿的肝、肾功能、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一定损害,故16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抗过敏药
盐酸苯海拉明、茶苯海明、盐酸地芬尼多等,6个月以下婴幼儿禁用。西替利嗪,6岁以下儿童禁用或不宜使用。
家长切不可图方便、省钱,而将大人的药给小孩服用,否则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关于宝宝的用药,一直是我们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任何关于儿童药品的消息都会让我们紧张不已。
而就在昨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发布了一则公告。
本次公告中要求牛黄解毒制剂重新修订其说明书。包括增加警示语,并对、和等项进行修订。
提到牛黄解毒制剂,小编想大家并不陌生,这应该算是我们家中备着的常用药了。主要包括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丸、牛黄解毒胶囊、牛黄解毒软胶囊这四大类。
小编以牛黄解毒片为例,给大家看一下它的说明书。
它的主要成分都是中成药,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
小编又仔细阅读了详细说明书,发现警示语只有一句“本品含雄黄”,和这两项均为“尚不明确”。
这一项只写了“孕妇禁用”。
01
—
说明书做了哪些修改?
在看过了之前的说明书后,小编接着带大家详细的了解一下,这次药监局要求牛黄解毒制剂在说明书上做哪些修订。
主要分为4大块。
1警示语应包括
本品含雄黄,不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
2项应包括
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及文献报道显示本品可见以下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口干、胃不适等;有肝生化指标异常、消化道出血的个案报告。
皮肤及其附件:皮疹、瘙痒、面部水肿等,有重症药疹的个案报告(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皮肤粗糙、增厚、色素沉着等砷中毒表现。
精神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嗜睡、失眠等。
免疫系统: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心血管系统:心悸等。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胸闷等。
泌尿系统:有血尿、急性肾损伤等个案报告。
此外,有长期使用导致砷中毒的个案报告。
3项应包括
1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2婴幼儿禁用。
3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
4项应包括
1平素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慎用。
2本品含雄黄,不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有连续用药半年以上出现砷中毒的报告。
3本品不宜与含雄黄的其他药品同时服用。
4严重肝损害患者慎用;急、慢性肾脏病患者慎用。
5儿童用药尚无安全性研究资料。婴幼儿禁用。
6用药后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去医院就诊。
02
—
儿童用药黑白名单
儿童禁用的药除了牛黄解毒制剂以外,还有很多。
为了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数,不踩坑,小编总结出了儿童用药的黑白名单。
帮助大家分辨哪些药品儿童使用是相对安全的,哪些是要慎用的。
03
—
哺乳期用药清单
不光宝宝用药要谨慎,哺乳期的妈妈用药也要十分注意。
大家也看到了,牛黄解毒制剂之前的说明书中并没有提到哺乳期妈妈禁用,这次药监局的公告中却明确提出需要在项中补充这一点。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有些不知所措,因为我们知道母乳喂养期间,妈妈只能服用L1和L2级的药品,却不知道哪些药是属于这两个级别的。
所以,小编给大家总结了常用药L1~L5的分类列表。
大家有需要的话,可以参考一下。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L1或L2级的药品,使用前也一定要记得咨询医生,遵医嘱服用哦。
小编知道,大家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我哺乳期的时候吃过这个药怎么办?”“我最近刚给宝宝吃了,会不会有事?”
我想说,只要宝宝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异常表现,生长发育也正常,那我们就不需要过度担心,以后绝对不用这个药了就好。
我知道,大家心里免不了焦虑,总觉得越来越多的常用药被要求整改了,那以后宝宝生病都要无药可用了。
事实上,科技是不断进步的,总会有其他安全性更高的药品被生产出来供宝宝使用。而只有不停地整改和修订旧的药品,才能让儿童用药更加安全和规范化,为宝宝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最后,小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长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