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的印象中
手足口病的疱疹或红疹
往往出现在手足口部位
但近日网上流传着福建出现新型的手足口病
不但十分吓人
还具有迷惑性
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恐慌
这些症状有多严重呢?
在清远的发病情况如何?
一起来了解一下
“新型病毒”并不“新”
其实是肠道病毒引起
01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发病年龄大多为5岁以下。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网传的“新型手足口病”,病发时有点像水痘,全身长满疱疹,很是凶猛,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A组6型病毒(即CV-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这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CV-A6)的发病情况和风疹、药疹、水痘有点类似,出疹子的面积更广,且很密集,除手、足、口腔及口周外,还常常波及面部、躯干、四肢、臀部和生殖器,多以大疱样皮疹为特点,并伴有瘙痒、疼痛。有的家长可能会误以为是水痘,但CV-A6与水痘的区别在于,患儿表现为伴随发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
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CV-A6)虽然看起来比较可怕,但是治疗并不难,绝大部分孩子在一周内可自愈。CV-A6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脑炎、肺水肿,肺出血,但CV-A6一般不累及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的重症比例反而比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16(CA16)感染的要小,家长不用太担心。
传播方式和其他类型的手足口病无异
感染后需隔离两周
02
CV-A6、CV-A16,还是EV71,其传播方式都一样。主要的传播方式有:
1
粪-口途径传播
食入或饮用被肠道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
呼吸道飞沫传播
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导致得病。
3
接触传播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患者的粘膜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都会引起感染。
家长若发现宝宝患手足口病了,医院就诊,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要隔离两周。宝宝用过的玩具、杯具以及其他的一切都要彻底的消毒。可以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东西可以在阳光下暴晒消毒。
如果患儿出现高热,气促、呕吐、惊跳等,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重症的患儿需住院治疗,医生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激素,脱水,退热对症治疗,必要时予免疫球蛋白治疗,危重病人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神经系统症状,部分需要呼吸机治疗。
发病高峰期如何预防手足口?
注意卫生健康是根本
03
以前得过手足口病的患儿,还是有可能会再次发病。由于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多种多样,且每年流行的肠道病毒种类不尽相同,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所以即使之前得过手足口病,对不同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也没有免疫力,一年之间多次得手足口病的患儿也是大有存在的。
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只有EV-A71型灭活疫苗,而该疫苗只能预防EV-A71感染的手足口病。所以就算打了预防针,如果遇到其他类型的肠道病毒感染,孩子仍然还会得病。但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因此接种疫苗还是可以有效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
预防手足口病的根本,还是需要注意卫生。保持家里的通风清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最好经常洗手,不吃外面的零食和生冷东西,要勤晒被子。如果是婴幼儿最好定期给衣物玩具消毒。每天检查孩子口腔,手足是否出现皮疹,监测体温,发现小孩出现皮疹,发热等不适,医院就诊。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成人也会感染病毒,只是成人感染后一般不会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外出归来和照护孩子时也要注意手的卫生,避免携带病毒传染给孩子。
家长还需警惕手足口的“双胞胎姊妹”
——疱疹性咽峡炎
04
6月份是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这两种病常常被称为“双胞胎姊妹”。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同为肠道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和亲密接触。这两种病是同一类肠道病毒造成的,症状相似。患儿都可能发烧、咳嗽、流涕、咽痛、食欲不振等,常被误认为是感冒。
两者该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腔,主要表现为口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而手足口病的疱疹往往长在口腔、手心、脚心等部位。
疱疹性咽峡炎会导致患儿嘴巴剧疼,而且目前没有药物能缓解口腔疼痛。值得欣慰的是,它属于自愈性疾病,一般不用特殊治疗,7至10天大多可自愈。但是,家长要警惕,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恶化很快,可能引起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如患儿发烧超38.5℃,且12小时不退,手脚冰冷、抽搐等,建议家长要马上送医。
健康小贴士
手足口患儿饮食注意事项
05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