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证是便秘,每周1次,少腹胀满,十几年了。
西医除了予以开塞露外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好找中医调理。
辩证:脾虚津亏。
处方:补中益气汤。
炙黄芪0g,当归60g,生白术g,柴胡6g,升麻6g,陈皮10g,党参15g,炙甘草10g,大枣10枚
7剂,水煎服,每日次。
服后大便即通,每日1次。
因患病时间太长,我要求其连续服一个月,以便形成习惯。
谁知其间又发生了泌尿感染,小便急、热、涩、痛。我也未详细检查,就在上方中加入一些清热利湿解毒的药,几日后就好了。
谁知没有几天又犯了,医院去了,化验、打针,日就好了。
满以为这回应彻底治愈了,谁知过了1周又犯了。
这就引起了我的深思,莫非有其他问题?
我就多了一个心眼,没有再开药,医院做个膀胱镜检查。医院一查,是尿道口长了1个1cm大的息肉,堵在那里,残留尿引起屡屡感染。
患者找我征询意见,我告诉她手术取了它就行了。
结果手术后尿路再未发生感染。
——古道瘦马医案
古道瘦马按:
此案给我的教训是看病一定要认真细致,多思考,多想到几个问题。不要简单化,单向思维,凭经验想当然。
无独有偶,上个月看一位带状疱疹患者,也遇到了类似情况。
该患者戚某,女,62岁。因右胁痛就诊于我。
医院看了位中医专家,吃了几剂药,不见好转。我翻阅了前医病历,是用的柴胡疏肝散合一贯煎,没有什么大问题,怎么会无效呢?
于是我检查了患者的右胁部,发现表面热痛,无疱疹,不让挨碰。并非肝区内痛,凭我的经验应是带状疱疹。
于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1周后痊愈,仅发了个小痘。
此案说明该病并非什么大病,前医之所以误诊就在于凭经验认为是肝气郁结,不通而痛,轻于检查而犯下了误诊之错。
因此,我特写此文,希望年轻的中医看病时,一定要认真细致,多想到几个方面,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END
来源:幸福中医文化编辑:张大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