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前,即年7月5日,《职业病防治博士工作站》写了一篇推文“恳请国家颁布这个标准,把这个病的早期识别知识普及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当初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写这篇推文,主要是好几年没见到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了,那天又见到了。辛辛苦苦花了国家钱起草了一个三氯乙烯危害防护指南,7年过去了,迄今还没颁布。请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帮忙过问。当然,这个病例的致病原因迄今还只是怀疑阶段。6月18日,患者双手出现散在红色丘疹,自觉瘙痒,此后几日内,红色丘疹散布全身。
23日,畏寒、发热,因为怕被诊断为新冠肺炎,医院就医,就去附近的私人诊所随便买了皮肤过敏药物。
27日晚,到发热门诊就诊,当晚体温38.6°C,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处方双黄连颗粒、磷酸奥司他韦。服药后,患者症状并未好转。
7月1日晚,因发热伴全身皮疹,再次赴发热门诊就诊,当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再次阴性,处方药盐酸西替利嗪片、抗病毒口服液。
7月3日,是起疹子第15天。由于我们长期的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医院及时向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怀疑为三氯乙烯引起的药疹样皮炎,随医院。
7月4日,第16天。嘴唇溃烂
腹部皮肤背部
7月7日,第19天。嘴唇溃烂
腹部皮损四肢皮损7月8日,第20天。7月10日,第22天。
7月12日,第24天。
7月14日,第26天。
三氯乙烯混存于各种溶剂中,对人至少有两种职业危害,一是急性中毒,二是药疹样皮炎。GBZ2.1-认为还是一种G1类(确定致癌)物质。
我国第一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年代初发生于作者所在地。
以前每年发生多起。-年11年间曾发生83例,其中14人病亡(17%)。
该病仅局限于极个别过敏体质的人,极少量接触即可诱发,以弥漫性皮损与发烧、肝功能损害严重为主要特征,如不及早发现脱离接触,病亡率极高。
本人曾负责起草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年通过终审一直没颁布。
当初提出了45天的工初观察期,“只要发现有皮损与发烧病人,就及时调离”。
详细内容点击:恳请国家颁布这个标准,把这个病的早期识别知识普及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这个病防不胜防,一般的职业病防治做法是没有用的。只能靠第一线临床医生、HSE、病人的早期发现!
每次我们的职业病防治培训讲座,都提到这个疾病的识别与防控。还专门拍摄了一个视频,点击次数数万次。
请大家记住哟!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今天推文的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朱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