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容易引起过敏的8类药物

文章来源:固定性药疹   发布时间:2016-10-25 10:24:44   点击数:
 

药物的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药物过敏有哪些表现?“谁”容易发生药物过敏?如何预防药物过敏呢?

      

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有哪些?

    

(1)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链霉素、红霉素等。

(2)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增效联磺片、磺胺嘧啶、长效磺胺等。

(3)镇静安眠药:苯巴比妥、地西泮。

(4)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

(5)局部麻醉用药:普鲁卡因。

(6)血清制剂:破伤风抗毒素、丙种胎盘球蛋白、动物血清等。

(7)某些疫苗制剂。

(8)某些中草药和中药注射剂:补骨脂、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

(9)造影剂:碘普罗胺、碘海醇等。

      

药物过敏有哪些表现?

    

(1)药物热:由用药所致的发热称为药物热,药物过敏反应是最普遍的机制。

它常常是药物过敏的最早表现。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由于间隔时间长,患者往往不认为与用药有关,或根本想不起用药史,这就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是再次用药,则由于人体已经被致敏,发热可迅速发生,再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因为发生的快,容易联想到与用药有关。

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甚至40℃以上。但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

(2)血清病样反应:血清病是首次应用血清(如马血清)制剂,经过10天左右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肝脾肿大等。因注射异种血清而发生的血清病一般临床表现较轻,常为自限性。随着体内血清水平的下降,通常在3~5天后急性症状消失,其它症状随后也逐渐缓解。

(3)药物疹:药物过敏常可引起皮疹,称为药物疹。

药物疹一般紧跟药物热发生;但也可以先于药物热发生。皮疹可有多种形态,如麻疹样,猩红热样,湿疹样,荨麻疹样,紫癜样,疱疹样等。有一类固定性药疹,其特点是由同一药物引起的皮疹,每次发作都发生在同一固定部位。初起为红色,以后逐渐转为黑褐色,很难消退,或甚至终生不退。

(4)过敏性休克:是最为凶险的一类过敏反应,常可危及生命。

本病大都猝然发生;约半数患者在接受病因抗原(例如青霉素G注射等)5分钟内发生症状,仅10%患者症状起于半小时以后,极少数患者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出现本症。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一是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列述如下。

(一)皮肤粘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以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音哑、甚而影响呼吸。

(二)呼吸道阻塞症状是本症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加上喉和(或)支气管痉挛,患者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紫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

(三)循环衰竭表现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然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乃至测不到血压,最终导致心跳停止。少数原有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可并发心肌梗塞。

(四)意识方面的改变往往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和头晕;随着脑缺氧和脑水肿加剧,可发生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还可以发五笔型抽搐、肢体强直等。

(五)其他症状比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后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如何预防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反应,预防是关键。只要高度重视,学习医药常识,用药前掌握以下六要素,药物过敏是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的。

(1)要牢记“药者毒也”,即明白药物可“治病”也可“致病”。

不要迷信药物万能,更不能随便用药,如果需要用药最好是在医师指导下,力求做到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

(2)有药物过敏反应的意识和常识。

在初次或再次应用同一种药物期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伴痒感,或有突然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现象时,应及时考虑药物过敏反应并请医生作出诊断和治疗。

(3)在治病过程中,切忌用药过多、过乱、过杂,同时用药剂量也不宜过大。

同一种药物不宜使用过久。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现象。例如,对青霉素过敏的人。禁忌口服阿莫西林,因为二者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现象;另外,对氨基比林过敏的人,禁忌使用去痛片(索密痛),因为去痛片的主要成分便是氨基比林。

(4)长期露天工作的人们要警惕药物所致的光敏反应。

例如,某人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又经强光照射,在手、足或头颈等裸露部位发生日光性皮炎或光毒性皮炎;那么,对于其他可致光敏反应的药物如灰黄霉素、奎尼丁、氟喹诺酮类药物等也应慎用或最好不在露天工作期间服用。

(5)曾经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要记录下来、避免重复使用。

特别是应牢记出现过严重过敏性反应的药物,每次就诊必须主动把药物过敏史告知医生,以避免再次使用。另外,如果对需要作皮试的药物有过敏史,今后即使皮试、也不能再作。有许多新药是复合制剂或中西药复合制剂,应用这些新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特别了解药物的组成,防止药物的组分中含有曾经引起过敏的药物,或者应用之前咨询医师或药师。

(6)重视中药的过敏反应问题。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药物过敏反应是西药的问题,好像中药不存在类似问题。其实某些中药也会产生药物过敏反应,这方面已有不少报道,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防范。例如露天作业者服用中药补骨脂后发生了光敏性皮炎,患者出现严重晒斑,自我感觉灼热、疼痛等。另外中药注射剂因为工艺限制、成分复杂,发生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的几率比较高,使用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谁”容易发生药物过敏?    

(1)具有过敏体质的人:

这是产生药物过敏最重要的内因。例如患有哮喘、遗传过敏性湿疹、过敏性耳炎或等麻疹者,以及对某些食品、饮料、化学品过敏者,这些人在适当的条件下,暴露于某些药物就可发生药物过敏。过敏体质大都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过有些则是在后天获得的,可能是由于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或酶的过多及不足,以及激素或酶之间的平衡失调而引起的。

(2)长期服药的患者:

这些人发生药物过敏的机会要大大增加、如果所服药物的种类有多种,就更易引起药物过敏了。

(3)在职业中经常接触药物的人:

这些人包括医护人员和制药企业的工人,他们由于平时经常吸入药物挥发物或粉尘,发生过敏的机会也就可能相应增加。

(4)精神紧张的人:

精神状态和药物过敏的关系比较密切,精神紧张比较容易导致药物过敏。

                    







































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gongnuan.com/ystl/1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