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后没有生过病,半岁后,有一天突然高烧,体温很快超过39℃。说是感冒吧?没有其他症状,只是“干烧”,这可急坏了新手父母以及家中的老人。这个病还很奇怪,白天低烧或者短暂退烧,下午四五点开始重新烧起来,到了晚上就又是高烧不退,就这么反反复复。医院,吃药打针一番,药效一过,还是高烧,全家人都笼罩在高烧的阴影下,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退烧了!孩子变得异常烦躁,随后身上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红疹子。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幼儿急疹。有些父母可能在育儿书中看到过,或者听他人提起过,但无论如何,应对幼儿急疹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所以学会判断幼儿急疹发烧非常关键。
一、幼儿急疹的相关描述宝宝第一次发热多半是本病,出生后六个多月多发。病因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是小儿出生后6个月至1岁半左右的常见病,被称为幼儿急疹。作为病因的病毒有2种,所以有的小儿会得病2次。只要发烧一次感染,疱疹病毒就会在体内潜伏一生。因此哺乳期婴幼儿急疹,也可能是父母等周围的成人体内(考虑是唾液)存在的病毒传染的。
——摘自[日]原朋邦著《婴幼儿常见疾病大全科》
至今为止没有发热病史的婴儿,过了6个月以后如果出现38度以上的高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幼儿急疹”。半数以上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至1周岁半期间会出现“幼儿急疹”,而6~8个月期间尤其多。年轻的父母为婴儿的这种幼儿急疹要经受3次惊吓。首先是因为婴儿突发高热而受到惊吓;第2次是因高热持续二三天仍退不下来而感到害怕;最后是在看过几个医生后婴儿的热退下来时,为最后一位医生的“医技高明”而惊叹。“幼儿急疹”本来是年轻的父母必须要知道的疾病。可是,它却不像麻疹那样众所周知,这是因为这种病即使得上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自愈,很多人好了之后就忘却了。
——摘自[日]松田道雄著《定本.育儿百科》
很多育儿书里都说幼儿急疹是“马后炮”,意思是只能等着烧退出疹子才能确诊,其实只要了解幼儿急疹的发热特点就能很好地判断出来。
二、什么是幼儿急疹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um),又称婴儿玫瑰疹(roselainfantum),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特点为婴幼儿在高热3-4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同时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
本病在20世纪50年代即怀疑为病毒感染引起,但一直未分离出致病病毒。年Yamanishi首先自4名幼儿急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目前的研究已证实,HHV-6分A、B两个亚型,幼儿急疹大部分是由HHV-6B亚型感染引起。国外研究发现,87%的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有来自母体的抗HHV-6抗体,以后几个月抗体逐渐阴转,但生后6个月抗体滴度又快速上升,3岁时大约75%儿童抗HHV-6抗体阳性,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幼儿急疹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HHV-6传播途径可能为母亲的唾液,而不是来自患者,因此幼儿急疹多为散发病例,一般没有流行性。少部分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引起。HHV-7引起者发病相对较晚,且皮疹较轻微。
本病发病无种族及性别差异,无明显的季节性。
三、如何判断幼儿急疹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当你的宝宝发烧到这样高的体温后,自己是否能淡定应对?很多妈妈都知道幼儿急疹是可以自愈的,可是面对如此高的体温又该如何是好?所以正确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症状判断幼儿急疹在患儿高热、皮疹发出之前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由HHV-6感染引起者,在发热期(出皮疹前),89.5%的患儿其悬雍垂根部两侧出现溃疡。因此,悬雍垂根部两侧溃疡对于HHV-6引起的幼儿急疹可能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通过特征判断发热的次数:幼儿急疹绝大部分发生在宝宝前3次发热过程中,第一次发热幼儿急疹的可能性大于60%。如果第一次发热不是幼儿急疹,接下来的第2次和第3次发热幼儿急疹的可能性不断增加。
体温的变化:在正常护理(无用药)的情况下,体温出现短暂退热后再次反复是幼儿急疹发热最显著的特点。
幼儿急疹发热持续的时间、体温高低与以下因素有关:
1.药物:发热用药、发热之前的用药史
2.喂养:平时辅食喂养过多高铁食物
3.护理:发热时不当护理(如洗澡、摄入高铁食物)
四、如何应对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并不需要做特殊的护理。因为不会引起并发症,所以没有预防并发症的药物。如果从发病初期就知道是幼儿急疹,就没有必要给婴儿吃药(不过能做到这一点非常难,连专业医师也不一定能在初期就确诊)。让婴儿自然痊愈对母婴双方都有好处。既不会受到药物的伤害,医院的候诊室长时间等候。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婴儿有病不去看医生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
公号之前的推文《感冒发烧需要吃退烧药吗?》对发烧进行了科普,事实上,很多病的病因不同,但护理方法却是相通,比如绝大部分儿童病毒感染都是自愈性疾病,一旦出现发烧,不管是什么诱因引起的,按照发热护理应对即可。
应对方法1.孩子发烧了,不管是幼儿急疹还是其他疾病,忌口高铁、高蛋白食物,通过食物适当补充VC,散热,孩子不抗拒的话可以多喝水,让孩子多休息,无需过度物理降温,同时密切观察孩子状态,一旦有呼吸急促、昏迷或其它心里没底的异常情况可及时就医,发生惊厥参照热性惊厥处理。
2.正如我在《自愈那些事儿》一文所写:出于谨慎或压力,医院做必要的检查,这与自愈并不冲突。但是对于检查和用药,需要自己多加学习判断。我们能做的是:必须用药的情况,不讳疾忌医;无需用药的情况,请理性看待,严格护理,耐心等待自愈!
3.如果是幼儿急疹,皮疹出来后会自行消退,也不需要特殊用药治疗。
五、关于吃药和打针儿科学主张尽量不给婴儿使用解热药。这是因为,首先婴儿发热并不像成人那样痛苦,即使发热也不是昏昏欲睡,状态和平常基本一样。更重要的是,使婴儿发热的病几乎都是由病毒引起,这些疾病各有自己的发热类型,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真实地显现疾病的状况。可以说,发热是疾病的测量仪,只要观察发热的动态,就可以判断出婴儿得了什么病。如果使用了解热药或注射解热剂,就破坏了发热的自然状况,就无法进行对症治疗。
比如幼儿急疹,如果用解热剂将热退下来,就会破坏发热持续3天的这一特点,体温变得忽降忽升。即使第4天热退下来,也会以为是注射解热剂的结果。出疹子时,会首先想到是否为吃药产生的药疹,这样就无法了解疾病的自然进程。再加上婴儿对注射非常害怕,打过1次针就能记住,以后一进诊室就开始嚎啕大哭,这样就很难分清婴儿的哭闹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还是因害怕打针。
六、幼儿急疹与麻疹、风疹的鉴别本病应注意与麻疹鉴别:幼儿急疹与麻疹不同之处在于本病症状较轻,患儿在发热期间精神、食欲均较好,它的特点是热退疹出,疹子在1~2天内自行消退。而麻疹大多精神倦怠,不思饮食,具有其他症状等。当疹出时热势更盛,其疹子的发出一般是从头面、发际开始,遍及全身,出疹时间也比幼儿急疹长。临床上两种疾病的区分并不难。
本病还应与风疹鉴别:风疹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发热较轻。一般38℃左右,伴见咳嗽,特殊的皮疹细小如沙,色淡红,并有枕后淋巴结及耳后淋巴结肿大。发病的患儿年龄以幼儿居多,也可见于学龄儿童。与本病鉴别主要是出疹时间,疹形及年龄。幼儿急疹是好发于1岁以内的小婴儿,皮疹鲜红,疹形比风疹大,且为热退疹出,故临床上不难鉴别。
七、注意事项最后再提醒新手父母们三点注意事项:
(一)大量自愈记录表明,严格护理的情况下,幼儿急疹平均发热时间为50小时,退烧后出疹子,疹子一般不突出皮肤,按压褪色。期间伴有食欲减退、烦躁哭闹等现象,均为正常,无需过度紧张。
(二)如果是还在哺乳期间的宝贝,妈妈则需要增加液体补充量,孩子生病时都比较依赖妈妈的哺乳,尽量的多喂奶。妈妈注意饮食中要杜绝高铁食物,可摄入富含VC的食物和水果。
(三)宝宝生病时不要焦虑,焦虑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没有不生病就长大的孩子,理解生病的意义能够缓解焦虑,同时也可以在群里交流或者查看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兰州治疗白癜风医院